昨天,我们学习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第二章中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1和2。
一是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写作能让人主动思考,复述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想成为一名写作者,带着写作思维去做其他事,也同样会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加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二是简洁是最重要的,作为学术界的集装箱,卡片盒里的卡片不必依赖过度复杂的划分方法和阅读技巧,只要记得“最终目的是发表有价值的观点”,通过卢曼卡片盒笔记法搭建写作系统的方法,就会让卡片盒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混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原则3。
3.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传统的写作指南通常是这样的:选定主题,规划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搜集素材,开始写作。这也是我们通常常见写作模式。
作者却否定了这种模式,为什么写作第一步不应该是确定主题呢?
通常,写作初学者会被告知要选定某一个领域,而选定领域前需要尝试不同领域的写作,看自己擅长哪方面,就在这个领域深耕。
很显然,这基于我们过往的经验,然后我们会进行同一主题的大量阅读,再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自己到底要写着什么。
而且确定了主题就不得不围绕它开展,有时反而束手束脚。这个意义上来说,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就意味着他并非是从零开始写作。
实际上,写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并非线性过程。制定写作计划不如优化写作流程。
作者指出,真正长久并广泛适用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大脑有时真的不太可靠,我们越想制定计划,就越难按照计划执行。
所以不如围绕兴趣展开,根据兴趣、好奇心和直觉去选择我们想要读的书,想要获得的知识。同时记录下自己知识发展的过程,题目、问题、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录的过程中涌现出来。
当素材充实,联接可靠,我们依靠卡片盒开始的写作,也就不是从零开始了。
所以,与其相信“写作前先想好要写什么”,不如打开思路,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放在自己的兴趣上,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发展,那就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主题可写了。
明天再继续学习原则4让工作推动你前进吧。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