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昨天的作业:
1.如何回答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的问题?
父母的回答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商意识哦。一般有两种回答,第一种回答是我们家很有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一般是爷爷奶奶说或其他人告诉孩子的),孩子听了会想父母的钱都是我的,我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了,结果是孩子的花钱习惯是无节制挥霍的,因为钱得来容易也就不知道珍惜和去获得了。
第二种:我们家没钱,你现在要好好学习,就不用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的挣苦命钱。引导孩子知道可以靠其他更轻松的方式更好的挣钱了。这些话用不同的技巧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结果是:要不让孩子知道要学习多种挣钱的方式,要不就是父母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感觉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对钱的卡点由此产生了。
孩子开始问这样的问题是孩子开始对钱有意识了,父母就要明确钱的关系和所有权的问题。财商教育的根本就是明确人与人之间所有权的关系,分清楚边界感,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人格。 懂得财商的父母一般是这样回答: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你如果想有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我是独立的个人,孩子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设立边界感和独立性。明确所有权是财商教育的根基。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呢?
1.需要一个仪式感,可以带孩子去开一个银行账户,最好用存折,可视化可掌控化,给孩子拍一个视频号“今天我妈妈带我去银行开户了,我要开始管理自己的钱了,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还会讲效率和节约。
2.制作零花钱协议。为什么孩子会对钱没有概念?是因为没有自己使用过钱都是家人替着买了,对钱没有掌控感,父母状态好就买,孩子状态不好就不买,让孩子没有配得感。互动:每周给小学生多少零花钱呢?80%的孩子有零花钱但会存起来,有事只花父母的钱不花自己的钱。50%的孩子没有零花钱,不会花钱也不敢拿钱。中国的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定是会阻碍孩子从金钱管理中获得掌握感和配得感的。孩子的零花钱到压岁钱,父母要慢慢退出,让孩子自己去管理和使用起来。做父母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早一天放手不管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我管理。从小班四岁就可以有形式感的让孩子知道钱的使用。到小学阶段把财务权交给孩子,与孩子签零花钱协议,彼此商议的情况下,一年一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比如7岁左右有三个条款:①确定固定的发放时间给人仪式感,固定的零花钱每周五给,一个月周期有点长,一天周期又太频繁了,可以按周来给。把权利交给孩子,如果家长忘了孩子周六日可以主动提醒,如果时间过了就是自动放弃拿钱义务,法律是不保护睡懒觉的人。开源方式:固定的(父母给),其他(劳动获得)、节流:每天做预算和规划,什么最需要买,什么可买可不买的,奖励:对于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放权是循序渐进的,放的权越多自己越省心。
②做好账:鼓励有格式记账,底层逻辑:对钱的管理和对时间或其他事情的管理是一样的。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录后有反思和复盘。每天记账给2元管理费,③复盘:找亮点、提升点和下一步如何行动计划,可以培养成长复盘能力。所有解决钱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奖5元。钱如何去分配:推荐买《三只杯》将钱做资产的配置,钱就是保值增值的过程。对孩子慢慢培养三个意识分三类:爱心杯(带孩子做捐赠,做爱心)、储蓄杯(存起来)、消费杯(花钱买文具、零食),用信封或卡纸制作,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是一种责任,通过钱管理可以把学习和时间管理理念植入,成年人和孩子一起做财商管理游戏,底层逻辑思维是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延迟满足感等等其他技能。
收获:不同的孩子花钱的习惯完全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孩子的模式方法,设立清楚自己的边界线给孩子自由和权利,掌握底层的逻辑是明确所有权的问题,从财商养育的视角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如育儿理念、父母自我管理及言传身教的影响。从小自己的财商教育就是缺失的,借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财商自己内心的卡点需要逐个击破和解决一下,学习财商为了自己也帮助孩子可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储蓄观和价值观。
下一步行动:
1.自己需要再完善补充一下财商知识。把之前看过的几本财商书再看看2.带着孩子去开设一个银行账户,给钱让他养成自我管理金钱的习惯。3.和她一起实践财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