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故人·六十九

师生一行早就从资料中了解到哈尼族待客热情,一旦有客人来,必然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不过没想到他们会热情成这样。

白师傅家的婆媳二人正忙着做饭,闻风而来的各家各户却都把自家做来当午饭的菜端来了。

来的人太多,不久白师傅家的桌子就摆满了菜盘,再也放不下了。

白老太太见状,向来和客人们问好的乡亲们提议摆长街宴。号召一出,应者云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更多了。

成苒几个目瞪口呆地看着奔走相告的村民。

这个村子传递消息的速度极快,端菜前来的村民络绎不绝。

初来乍到就被全村人以这样隆重的礼仪招待,龙夏夕忙把白师傅悄悄拉到一边,道:“白师傅,真是惭愧,我们的初衷是想和哈尼族人同吃同住,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惯,没想到竟然会这样兴师动众,打扰村庄的平静了。”

白师傅憨笑道:“哪里的话?老师你不远万里带着几个大学生来到我们这小村子。我们这里不比城里什么都有,穷乡僻壤的没什么好招待,你就不要客气了。”

龙夏夕蹙眉道:“是乡亲们太客气了,我们还要在这里叨扰好几天,如果每天都这样,那我们岂不是会耽误大家的营生?”

白师傅笑道:“老师放心,就这么一会儿耽误不了什么功夫。大家在自己家吃饭也是吃,凑在一起吃饭也是吃,还能尝尝别家的菜,有伴说说话,热热闹闹的,挺好的。”

龙夏夕想了想终究不妥,招手把学生们都聚集起来,道:“我们也没准备什么东西,一会儿各位同学把我们行李箱里的礼物挨家挨户送给村民们吧!”继而对白师傅道:“劳烦白师傅一会儿带我们在村里逛一圈,好么?”

“不麻烦。大家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坐车,吃了午饭先休息一会儿吧?”白师傅笑道,“何况我们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多户人,很快就能走完的。”

龙夏夕点头笑道:“那也好。”

长街宴,其实就是把各家的桌子搬到一块空地,排成一排,上面摆上各家的菜品。

哈尼族自有一套餐桌礼仪,师生一行在相关的论文、考察报告等资料中读到不少,但百闻不如一见。

当长桌上菜品已经摆好,碗筷、椅子也就绪。各家的年轻媳妇纷纷扶着自家老人落座。尊贵的客人们被安排在老人们之间,其他的人等老人、客人坐定后才按长幼秩序坐下。

年轻媳妇是不能和婆婆同坐着吃饭的。因此这会儿村里的少妇们都在给众人上菜、斟酒、盛饭,做完了手头的工作也不能歇着,得不停地更换菜盘的位置——这大概就是会转动的桌子被发明的原因了。

按照规矩,好酒好菜应先让老人动筷子品尝。这会儿村子里有客人来,因此酒菜都先让客人品尝。

龙夏夕照例让比较能喝酒的劳裳裳代喝了。

这些自酿的酒度数不算高,可是哈尼族喜欢喝酒,不仅每家人都把自家的酒带来了,而且都会殷勤地给客人斟酒,让客人尝尝自家的手艺。

斟一次还不够,按照哈尼族的习惯,酒源和火塘的火种一样不能断,所以村民们轮番上阵倒酒,酒量最浅的米旭最先招架不住,双颊绯红,再喝就要倒了。

凌渊冰见状,忙诚恳地向村民们解释,师生们有任务在身,不能过量饮酒,乡民们才不勉强。

长街宴的菜品种类繁多,野生菌、河鲜、家禽等等都有。做法也多种多样,腌制、爆炒、油炸、水煮……全凭巧妇们各显神通。

总体来说,哈尼族的饮食偏酸辣,从每家每户都有一盘腌酸菜、酸辣味的“蘸水”即可见一斑。

又酸又辣又香的菜在夏日里极为开胃。更难得的是原材料都是村里人自家养、自家种、自家去山上采的,绿色无公害,这在城里可是很难吃到的。

因此,这一大桌子的菜不仅深得怀有身孕的龙老师的喜爱,连最不能吃辣的蓝晴语也吃得很欢,其余几个学生简直吃到停不下来。

乡亲们看到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还频频劝道:“这是我家做的,多吃点儿。”

而年轻的媳妇们听了,一脸自豪,还悄悄回到火塘前,继续给众人做菜、上菜、换菜。

太热情的后果是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

“这位嫂子,”龙夏夕抓住一位放下热气腾腾的菜就转身举步往厨房走去的少妇,急忙说道,“叫大家不要再准备饭菜了,我真的吃饱了。”

几个学生也纷纷附和道:“我也吃饱了。”

“我也是。”

“一点都吃不下了。”

年轻的媳妇看向老人们,得到他们的首肯,才去各家一一叫停做菜。

美味而漫长的午饭终于吃完了。

年轻的媳妇们洗干净了手,从家里端着热水壶出来,给客人和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幼都有一个水烟筒。

所谓“水烟筒”是一截长约六七十厘米的竹筒,中间插有一截小竹管。抽烟时,先在小竹管里塞了烟丝,点燃,然后在竹筒上端吸一口,这时,烟气会先经过竹筒里事先装上的水,咕噜咕噜地响。

据说这样吸烟经过了水的过滤,比吸旱烟少吸了很多毒素。

还有人会在水里撒白糖、甘草、薄荷之类,使烟的口味层次更加丰富。

然而来客们都是不抽烟的。

龙夏夕怀着身孕,连二手烟都不能抽:“对不起,我这肚子不方便,我想出去一下。”被众星拱月的龙夏夕抚着肚子,向老人们道歉道。

“啊?还有这种说法啊?”一位中年妇女说道,“我们这里女人都抽烟,怀了孩子也不断烟,没有什么关系呀。”

“哎,老师也累了,让老师起来走走也好嘛?”另一位妇人说道。

这里虽然没有这种忌讳,可见村民们也不介意,让不抽烟的人陪龙夏夕在火塘前走动、喝茶。

安顿好了客人和老人,年轻媳妇们还不能闲着,要把狼藉的杯盘碗筷收拾走。

龙夏夕见状,催促坐在身边陪着喝茶聊天的学生们:“你们几个别坐着了,帮一下忙吧。”

然而,对于学生们帮忙收拾冷菜残羹的举动,村里的人说什么也不让,众人只好作罢。

师生们休息了一会儿,趁众人都在,提议去村子里逛逛,当是饭后散步了。

村里人当然都是欢迎的。

于是,学生们麻利地提了礼物,才跟着挨家挨户去串门拜访。

正如白师傅所说,这个村子里只有二十多户人,而且都姓白,长寿老人极多。

村子里的房子外观都是一模一样的蘑菇房,房子的内部结构也大同小异。

房前屋后都被果树、老树、竹林遮蔽,开了门窗树上累累硕果便触手可及。

村子后边是山较高的地方,有一棵巨大的榕树,这便是村里的“龙树”了。每逢“忌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这棵树不仅不能砍伐,也不能将垃圾扔到树下,甚至于在祭祀龙树期间,不许从山上带树枝或者其他绿色的东西进入村寨。

“龙树”崇拜只是哈尼族众多崇拜中的一项。信奉“万物有灵”的哈尼族,不仅有祖先崇拜,还有自然崇拜,拜天神、地神、寨神、家神等等。

龙树下掘了一口井。据白师傅介绍,村里的老人说这口井原来是一方泉眼,水清冽甘甜。后来村子里的人口增多,人们才因势利导弄成了水井。这便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

村民用竹子做水管,把泉水引入家里的水缸、水池。用来洗米、洗菜、洗衣服、浇菜园子、果树……

在这里,虽然全年降水量丰富,但是山地引水不便,因此哈尼族人都把水当成最宝贵的资源,分外珍惜用水、节约用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地理书上说,哀牢山所在区域于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山路十八...
    读云轩札记阅读 1,826评论 0 0
  • 采用古籍装帧的传统方法来装订书籍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不管是蝴蝶装还是包背装,粘得不好都容易脱落。 成苒是考察小组...
    读云轩札记阅读 1,508评论 0 1
  • 返程。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那样的路,车上的人也还是那几个人,却因为心境的不同,路上的感触也就与来时不同。 来的时候...
    读云轩札记阅读 1,482评论 0 1
  • 各位伙伴: 为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鼓励大家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发挥,设置“突出贡献奖”一项,鼓励每月在工作中表现优...
    16e2c83b34c5阅读 5,574评论 0 0
  • 突如其来的假期让胖哥和我有些无措,拥有大把时间去挥霍带来幸福的眩晕感让我们一时有些找不着北,但好在大家都是有...
    林韦安Vian阅读 3,13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