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从去年八月一号入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一个月。
我加入的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以前也在创业公司实习过,当时觉得七点钟下班八点钟才能吃上晚饭的生活简直不能忍。加上当时创始人并没有表达要我留下的想法。在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之后,我回归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漫漫找工路的大四。
大四找了一年工,但我对于 工作 这件事情的定位想得并不是特别明白。之前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工作是多人参与,永远不可能有纯粹的“喜欢的工作”,任何工作都会包含着你不喜欢的那一部分。所以索性不如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只为赚钱就好了。所以也不要投入太多,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更多的是生活本身。
最符合上述理念的工作是公务员。但我认为公务员适合当作“最后一份工作”,而不是开头的工作。学习机会少,上升空间小。这是我一直不怎么想要去考公务员的原因。
所以即使是只把工作当成工作的话,为了更好的生活,我当然会希望这份工作的含金量是越来越高的。因此为了获得这样一份工作,当然是要进行自我提升的。
好,工作观说完了,回到现在的工作。
一个创业公司,它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创始人决定的。这个创始人呢,专业精神和认真程度非常足够,参与讨论的态度也很诚恳。但为什么我会决定离开:
1. 时间观念。这是我们同事私下里最喜欢吐槽他的一点,为此还有一个“XX相对论”,就是他所说的时长一般都要乘上2-3倍才等于实际时长。跟人约6点见面,他会6点才出发。无论对谁,合作伙伴也好,下属也好。我认为这点在工作上是很不能接受的。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时间的行为。
2. 喜欢做表面功夫。一些只是中间稿的文档,过分要求格式,舍本逐末。总是喜欢许一些虚无的承诺,给你很多空头支票。然而连工资都不能准时发,而他的原因只是“转账操作太麻烦”。
3. 工作时间过长。存在时差。约定上下班时间是有意义的,这样大家可以集中在某个时间进行讨论。而他常常是过了中午,甚至接近下午吃饭时才出现。然后临近下班的时候,跟你说我们来讨论吧。这样导致的是,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是常态(不包括吃饭和午休时间)。也就是说,每天我有14个小时在公司。我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班上班上班上班。
4. 连饭都不能好好吃。明明是他自己定的12点半午饭、6点晚饭时间,没有哪一天是可以准时去吃饭的。去叫他吃饭还会遭到黑脸“怎么又吃饭”;不然就是明明已经6点25了,开始抓人讨论事情。
5. 大方向不确定,总是想一出是一出。导致频繁返工。当然,这也是3的原因。
还有就是很多琐碎的事情了。还有无法表达清楚的点是,一边嘴上说的是要有一个平等良好的氛围,一边却又各种施压和独裁;一边说是“早下班也不是不行,做完事情就可以走了”,一边又是“还有点时间,再干一下XX”;女同事下班走夜路想结伴都被说“不要卡着时间走。别人会被影响”。。。。。。
但我想我提离职的时候,肯定不能直白地说这些原因。亏得劳动合同还签了三年。说好落实户口问题,结果一年过去了我的档案还静静的躺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