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叫“夏虫不可以语冰”。
诗人徐志摩在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中写“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虫,夏天的虫子。夏天是虫子活跃的季节。很多虫子只能活夏天这一季。
从前,每到初夏时节,我们乡下的房子周围都是各种各样的虫子。
夜里,我们躺在门外的竹床上纳凉。头顶是高渺的夜空,繁星点点。
不远处的田野里是此起彼伏的蛙鸣。
偶然一抬头,那草丛里一闪一闪的不是萤火虫么?
几个人立马一跃而起,举着蒲扇就去捉萤火虫。
萤火虫只有米粒大小,尾部会发光。我们把咸鸭蛋的壳掏空,捉到的萤火虫都放了进去。白色的壳透着光,好像一颗夜明珠。
但是用来照亮也是不够的。
小时候听爷爷讲“车胤囊萤”的故事。如果要用来照亮,那要捉多少萤火虫才够呢?
捉萤火虫只能偶尔为之。毕竟,它们在草丛里闪亮的景象,比拢在手心里要美丽得多。
如果运气好,有人愿意带我去树底下挖知了,我也很乐意的。
整个夏天都听见蝉在枝头鸣叫,实在很让人心烦。
唐代虞世南写咏蝉诗,说: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都是古人赋予蝉的美好形象。蝉自然没他描写的那么清华高洁。
据说,蝉要在地下潜伏10年左右,才能钻出地面爬到树上活上几十天。
所以它们要一边吸着树的汁液,一边扯着嗓子高唱。因为生命短促,要尽情享受和放歌。
我观察最多的,是蚂蚁。因为蚂蚁随处可见。
小时候看到过一则传奇故事《南柯太守传》,出自《太平广记》。
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喝醉了,被带到一个叫槐安国的地方,其王招他为驸马,并任命他为南柯太守。酒醒后才知道,那是一棵古槐树地下的一个蚂蚁窝。
真是一个浪漫的故事。
我每次去观察蚂蚁就会想起这个故事。想象地底下的蚁穴其实是一个微型的王国,跟我们所在的国家一样。可是我是不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里去的。
哈哈,真是异想天开的童年。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个叫法布尔的人写出了一本《昆虫记》这样的书。
直到长大以后,妹妹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连载的《昆虫记》,一篇篇收集起来,做成了剪报,给我看到了,真是拍案叫绝,怎么会有人把昆虫的世界写的这么好这么传神?
螳螂是平时很少见到的昆虫,对它的了解,还是来自于小时候看的《黑猫警长》。
原来螳螂在交配后,母螳螂要把公螳螂给吃掉,以补充营养产下幼虫。
所以,拍的好的动画片,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还是很有看头的。
日本电影《小森林·夏秋篇》里面,夏天的晚上,外面的虫子看见光,会不停地往屋子里飞。
它们都向往光明。黑夜使它们惶恐不安,扑腾着往有光的地方去。
林夕作词的那首《虫儿飞》里唱: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