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答生命“最后60秒”活动分析

2016年6月20日分答推出“60秒,生命分答”

一、拉低起点

“60秒,你最后悔的事………”

制作一个视频,讲述朋友之间或许因为误会而错过友情,爱人之间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各奔东西,与父母之间,还没来得及道别,就已是永别。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来不及等待,60秒讲述你的后悔,让我们更懂珍惜。

二、活动流程

点击文章进入活动页面—录制“我也来答”或捐一元偷听—分享到朋友圈可邀请好友偷听

三、分析活动

目标群体:行业领袖、各行业的爱好者

活动目标:拉新,建立分答情怀。

效果分析:从新榜的数据来看,文章在4天后(6月24日)达到了10万+,4天的捐赠量是18万多。6月27日19万七千。4016人回答问题。

此次生命问答的活动是分答和五家公益机构联合发起的,每一次聆听都会为先心病儿童捐赠1元。用户对于此类活动(尤其是分答中的名人)会积极参与,支持此类活动。

投放分析:投在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经过一些大V的传播,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

文案分析:标题“400人在分答捐出了他们的“最后60秒”,标题吸引人,数字对人的刺激。文章内部有一个活动说明。“阅读全文”进入页面后,也有一个详细的活动说明。点击“我也来答”可回答问题。下方可选择偷听。

设计风格:关于生命的最后60秒问答,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一个庄严,而且神圣的事情。视频选择了黑色,白色的字体。会让人慢慢的进入视频,慢慢的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色彩搭配符合活动的风格。

用户分析:活动是一个公益活动,而且是人们很少想到也不愿意想到的关于生命的思考。活动的公益性质,会吸引很多大V来参加。

对于生命的思考是一个稍显沉重的话题,有经历、有故事,对于生命有所思考的人应该更容易去发表一些看法。

用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的回答选择偷听,是本次活动的主流。

四、还原活动

活动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个乐观的话题去研究?选择了生命最后60秒这样比较沉重的话题?乐观的话题可能对于用户心理的影响力比较小,可能更多的应该去注意沉重的一些话题。从公益活动的角度出发,生命最后60秒活动更贴合。活动选择的捐助对象是有先心病的,生命或许稍纵即逝。

拍摄视频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交替轮回,进而引出生命的意义。选择了周国平、姬十三、罗胖这样的名人去展示他们心中的意义。由平凡生活中的一天去联想生命的意义,让大家静下心来去思考生命,且定位为一个公益活动接力,需要你接下来生命问答,去帮助别人。

五:启发结论

活动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公益活动,宣传了分答的品牌文化,提升了分答的逼格。

个人感觉活动的分享感不足,用户没有欲望去朋友圈分享。除去一些名人可能会在微博和微信分享外,其他的用户习惯去偷听捐钱。本次活动能让用户去分享的就是公益性和一些生命思考的认同吧。

六:经验迁移

①公益性、悲观话题可以选择。

②名人效应势不可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