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特的一生》中介绍了苏联昆虫学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斜杠外国人,科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分类学家/发明家/教授)柳比歇夫奇特的时间开销记录:时间统计法。在接触到这种时间管理方法的那一刻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并在网上找到关于时间统计的app:atimelogger(在此感谢战隼的推荐)进行时间开销记录,至今(2018.06.12)已经三周多了,开始阶段只是简单的记录时间开销,在周末的时间进行有效时间统计,更确切的说是进行时间投资统计,我统计的有效时间主要集中在阅读,运动,写作,读书笔记,时间统计本身所花的时间等,我认为这些方面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时间开销记录。
随着时间开销记录的时间延长,我对时间统计法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优化。开始只是记录每做一件对未来有益的事投资了多长时间,比如阅读投资了多长时间,运动投资了多长时间,写作投资了多长时间;这样可以知道自己每天对未来投资了多长时间,占有效投资时间的比例是多少,但对效率的提升帮助不大;慢慢的开始记录阅读了多少页,投资了多长时间,比如:阅读《财务自由之路》30页 , 45分;记录了项目内容,页数,时间,这样就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时间到底投资到什么项目上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感觉到时间统计法有潜力可挖,时间统计法关键在于记录,整理,分析和优化;现在我才进行到记录和整理阶段,分析和优化还未深入,于是试着对记录的专项进行分析和优化。案例就是阅读专项的《财务自由之路》,下面是分析,优化的过程:
2018.06.08日 《财务自由之路》1-6 6页 做笔记 46分 7.67分/页;
2018.06.08日 《财务自由之路》6-20 做笔记 14页 35分 2.5分/页,本书共260页,预计650分看完(2.5分/页×260页=650分),11小时左右,每天阅读两小时,需5天左右阅读完毕,预计6.12日阅读完毕。
这是在2018年6月8日上午心血来潮在atimelogger记录时做的备注分析,当时觉得很靠谱,很快就能按计划阅读完毕这本书,对于时间统计法的理解也更深了。但到了今天(2018.06.12)来看,《财务自由之路》只阅读到79页,差不多1/3,回顾06.08日做的分析与计划,中间有些问题:1.2.5分/页的阅读速度统计基础数据不够全面,不够有代表性,不能以此为基础数据来推论;2.每天阅读2小时的推理也毫无数据依据,完全是凭空想象出来每天能抽出2个小时来阅读《财务自由之路》,这一点现在看来太奇怪了;3.忽略了执行计划的困难,能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与页数已经很不容易了,确切落实到具体的《财务自由之路》的时间和计划可能更少,没有考虑不能投入到《财务自由之路》的情况;
因此接着统计06.08日 《财务自由之路》阅读36页 117分 3.25分/页 840分读完,14小时,每天2小时,7天;但突然想到每天2小时很难保证,并且是没有依据的。更加深入的统计:06.08-06.11日,共计阅读《财务自由之路》226分,平均56.5分/天,这样就有了数据基础了,能保证的每天阅读时间为1小时,全部阅读完毕14小时约14天,即06.21日读完,前提是保证每天阅读1小时;后来又觉得14小时这个数据有点蹊跷,基础也不是太牢靠,毕竟仅是按06.08日统计的阅读速度得出的结论,如果以06.08-06.11日的平均阅读速度来计算是否有不同的结果呢?于是新鲜出炉下面的分析:06.08-06.11阅读《财务自由之路》79页 226分,平均2.86分/页,剩余181页,518分阅读完毕,约8小时,每天阅读1小时,约8天,及6.19日阅读完毕。这样的较长时间的平均数据更为可靠,6.19日阅读完毕的推论更具有逻辑性和数据基础。
通过这样不断的记录,整理,分析和优化,对我们的阅读越来越具有指导意义,能更好的制定阅读计划,改善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时间统计法不仅仅可以运用于阅读,更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具有普适的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深入的在各个方面深入的分析时间统计法的应用,在时间管理方面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