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点40回到住处。一直忙到八点半,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 ,只是为了做饭。
大家一定很奇怪,什么饭能做那么长时间?事实上,我说的时间还短了。八点半只是时间的一半而已。
具体什么情况呢?和大家聊聊吧。
昨天晚上我就泡好了300克黄豆,打算今天晚上做豆腐。剩的豆渣怎么办呢?
正好刚刚买了空气炸锅,前段时间又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用空气炸锅炸豆腐丸子。
这个不错,做完豆腐就做豆渣丸子。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习俗。而过去。吃倒是吃过。虽然我们北方人不太吃粽子,但是从来没有包过。
最近因为有了做美食的强烈欲望。再说材料也早就准备好了,昨天晚上就泡上了糯米和红小豆了。今天晚上就一块做了。
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安排是不是合理。应该有优化的空间。豆子做豆腐是优先进行的。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
为了做出更加白嫩细腻的豆腐。我把豆子由原先的一斤变成了300克。过去是一斤豆子分3次打磨完毕,这次是300克,也分三次。研磨时间上,由过去的1分钟到3分钟变成了6分钟到8分钟。这样研磨以后出汁率肯定比过去要高了不少。
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都很顺利。可是在点卤水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成浆,后来再次加热以后成浆了。就是豆汁和水分离了,但是并不结块。
经过与卖卤水的小哥沟通,发现是我点卤水的时候用漏勺搅拌的太频繁。以至于让它无法凝固成大块儿。
这个问题真正找到以后,我特别开心。相信下一次再做豆腐的时候。我应该可以非常顺畅的把整个流程走完,而且会做出出豆腐率既高又很漂亮还好吃的豆腐。
不经一堑,不长一智。没有遇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很难有进步和提升,这是我特别感到开心的事情。
接下来我做的是第二步是把豆渣里面放上小葱,放上一点辣椒,放上盐,再放上五香粉,打两个鸡蛋,又加上了一些莜面儿面粉。
搅拌均匀以后,团成球状,抹了一点猪油。大约做了八个,放在了刚买的空气炸锅里面。
看到有的博主是180度,15分钟。中间十分钟的时候。翻个个。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大时间短了恐怕不熟,就分了两次,将近40分钟。
后来到八点半做熟的时候,才发现也没有博主分享的那么色泽鲜艳,那么诱人,而是白傻傻的,没烤出油来。
可以说空气炸锅第二次做东西依然是以失败告终了。
到底什么原因呢?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克服呢?
还需要再尝试几次,慢慢的摸索规律。这应了一句话,看别人做的,简直太顺利了,觉得自己也行。
但真正做了才会知道,还差的远,手远远跟不上。就像我写字,刚开始看着老师写字的时候,真漂亮,自己写出来,自己都不认识。
慢慢的也就逐步的有了点意思,比过去已经好很多了。
在用空气炸锅炸丸子的时候,我没有闲着,把昨天泡好的糯米,红小豆,加上大枣,还有粽叶。按照小红书上多位博主的分享,照葫芦画瓢来包粽子。
真的应了一句话,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人家包的是头头是道,又快又好看。自己包的时候发现大了,粽叶根本不听使唤。
捆绳子也捆不好。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奇形怪状。要么是扁平的,要么是握成个球的。要么是有的地方是漏米的。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人家做的好,是人会了,自己做的好,那才叫真本事。
好在是第一次,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从0到1是个跨越,是个开始。
不怕丑的开始,就怕不开始。就好像刚生下来的孩子,虽然看起来很丑,像小老头一样干巴巴的。
但你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会发现他又白又嫩又可爱,越长越大,也有出息,这是一个道理。
现在已经十点多了,粽子要煮两个小时,还有将近20分钟才能够煮好,还需要焖一个小时。
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是半夜了,也没法吃了,明天早晨再尝尝看看,到底做的怎么样?
好看是不指望了,如果能好吃,那不也挺好吗?
总而言之,今天晚上过得很充实。在整个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我没有一边干这个,一边干那个。
比如说一边听着书 一边包粽子,或者说一边和人聊天,一边炸丸子。
而是全过程都是全神贯注,沉浸在做饭的快乐之中。我想这就与一个三重境界有一定的联系了。
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人生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我在做事情上事实上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是不得不集中精力,否则的话根本就做不好。
到后来有点熟练了,就觉得不要浪费时间。做这个的同时,还可以并联做点别的其他的东西。
比如手里包着粽子。耳朵还听着书,叫一心二用。可现在我却想的是既然包粽子,那就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享受包粽子的过程。何必想其他的呢?
就像我们不要在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家里一点私活,就像也不要在休息的时候,老想着工作一样。
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做好你当下该做的事情。忙完了,该干嘛干嘛,而不要首鼠两端。
那样的话会心神不宁。所以今天晚上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那就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做了三样美食,并且从中有所感悟。因此在这个时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启迪,感谢聆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