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不应该在我的观影计划之中。我对动画片一直没什么热情,大概唯一的例外就是如今还会在家作为背景播放的《名侦探柯南》。
但很庆幸,今年没有错过《寻梦》。
意料之外,一部动画片竟然能蕴藏着如此深厚的情感与能量,这大抵是我观影后最强烈的感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从影院走出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热泪盈眶,只是觉得这是部好片,仅此而已。神奇的是,最近两天,竟然时不时都会想起它,甚至昨晚还梦到了我老爸。实属意外。
在所有我写过文字里,思索过的感情里,亲情大约占比是最小的。当然我并非出生于一个破碎或复杂的家庭,相反它普通而温馨,我妈常开玩笑,她养了个冷血动物,括弧仅限亲情。
我想我是把太多的能量给了爱情,只给亲情留下了相敬如宾。
有时父母半真半假讨论到买墓地的事,我都会认真地建议,不要浪费这钱,上海的墓地和房价一样匪夷所思,有这钱还不如趁活着的时候出去转转,看一看世界。于我之见,人死了,和这世界一切的联系也就结束了。那些个围绕着生老死葬一切花钱的东西,都不过是促进消费的产业罢了。
但《寻梦环游记》却给了我一记惊醒。
片中的米格,像极了我们这代在物质飞速发展时代成长起来的青(ZHONG)年,对祖宗、祭奠之类的事,不信也不屑。清明节中元节也不过就是陪着走个过场,走身不走心。直到跟着镜头跨过那座万寿菊形成的桥,来到另一边的亡灵世界。
片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埃克托总是不能在亡灵节那天回到活人世界,因为能回来的前提是有供奉你的照片。
另一个则是埃克托跑去借吉他那个后来又死了一次的朋友,原来当活人世界里再也没有人记得他时,他便要化成散沙随风而逝。
我必须承认,这两幕,让我深深触动。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平行世界,住着曾经被我们爱过、惦记过的人,而他们赖以生存的“氧气”,是我们的“记得”。原本我本打下“思念”两个字,但思念是绵长的,而对于逝去的人而言,略显奢侈,只要被记得,便是重要,且足矣了的。
记忆是种很微妙的东西。就像那晚我梦到我爸,还算年轻的时候。还是家里顶梁柱的时候。那应该是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那个梦境里的小孩而言,爸爸是强大得无所不能的。这份仰望熟悉,却久违,我很开心还能重新体会。
都说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和自己,更是和自己的父母和解的过程。
从被他们领着去看这个世界,到一起并肩作战,然后我们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曾以为自己快要所向无敌,却在一个转身后,看到被甩在远处的家人。这个和解过程,或许就是从我们责怪他们怎么走得太慢,一直到有天看懂他们的负重前行。幸运的人,可能只花了几年,可怜的人则用尽余生。
客观而言,我对养育之恩这件事一直很冷静(XUE)。它就像迭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程。父母选择将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圆满他们自己的人生,无论这个初衷是因为传宗接代,因为养儿防老,因为想体验为人父母的喜悦哀愁,还是说仅仅只是因为爱情结晶,这都是他们的选择。而我们也会带着各自的目的和选择,迎来或拒绝下一代。
不同的只是每个时代背景所赋予它的色彩罢了。当年会为了孩子吃饱去卖血的事,如今会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背贷买学区房,前者没有更高尚,后者也没有更矫情。
而《寻梦》仿佛是一根魔棒,它让我意识到,初衷和过程或许都不必太细究。
毕竟,今生有缘父子一场,母女一场,既然不赶着去死,不如,就且行且珍惜吧。
我们每次念及逝(FEN)去(SHOU)的恋人,唏嘘走散了的朋友,尚且都情深意重,连回忆都恨不得充满了仪式感。那么对待挚亲,又何必等到生离死别时,才来遗憾不曾好好道过别。
我很喜欢影片的那句SLOGAN:
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灭。
但我想说这部影片带给我更重要的是,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家,我决定这星期回家吃饭,看看爸妈。在我们还能创造记忆的时候,多留些画面,少留点遗憾。
磨叽的人,却不想过磨叽的人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感谢你的驻足停留,不如,
再留个抓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