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不管孩子到了多少岁,我们这些当父母的,都只有这么一个心愿:希望他们可以活得幸福,过得快乐,尽量不要再受生活的苦了。
为了他们不再受苦,我们就会主动受苦,以此让孩子尽量过得轻松幸福一点。可是,难道说父母受苦了,孩子就能够享福吗?
只能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和磨难,父母又怎么可能帮他们承受呢?
该受的苦,一点也不会少;该遭遇的不幸,根本无法躲避;该享受的福气,老天自然也不会亏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
谈到“命”,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劳碌命以及富贵命。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富贵命,可绝大多数人都是劳碌命。普通人,能够处于中间位置,有安稳命就不错了,又何谈有富贵命呢?
一个家族的子孙,到底有没有“辛劳命”,看这四个地方就清楚了,根本骗不了人。
一、有没有最基本的学历。
无论是小农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抑或是如今的信息化社会,都讲究“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呢?难道说“读书”就能改变一切吗?
读书,无法改变一切,也无法让人赚到大钱,可它能让人拥有更多的选择。说到底,读过书,有一定学历的人,他们的下限会比较高。
在打工人群体当中,有这么一句话:“不读书,出卖体力做牛做马。读了书,有一定的学历,出卖脑力做牛做马。只是,坐办公室总比做苦力好。”
在二三十年前,普通人读书不好,或许能通过“做生意”赚钱。而在今时今日,没有读过书的人,连市场的规则都搞不清楚。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当下的“内卷”就一清二楚了。连985或者211的本硕博都在内卷,那普通人的内卷,不就更严重了吗?
对于家庭的子孙而言,还是多读书比较好,有学历和没学历,差距特别大。
二、有没有一定的家底和资源。
既然学历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下限,那决定上限的,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所拥有的资源和家底了。
资源,既包括人脉资源、背景资源、物质资源、教育资源以及工作资源。那家底,毫无疑问,就是人们所拥有的家产和钱财了。
这所谓的家底和资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降生在北上广深的家庭,就是跟降生在农村的家庭不一样。”
前者,也许一出生就在罗马。而后者,也许终其一生都到不了罗马。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仅仅是一套北上广深的房子,就能拉开层次的差距。
试想,按照普通打工人的赚钱速度,要想买到一套北上广深的房子,到底需要奋斗多少年呢?也许打工一辈子都做不到。
物质这种东西,虽然是“身外之物”,可实际上,它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生命。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拼了命去赚钱呢?
三、是否拥有白手起家/守成的能力。
真正有本事的儿孙,要么具备“白手起家”的能力,要么具备“守成”的能力。
白手起家,在当下是特别困难的。按照传统的思维,基本很难在线下创造事业。而守成,那就更不容易了,有钱的富二代基本是败家子。
这两者,各有各的难。前者的难,在于有“开拓”能力的人不多,敢闯敢创业的人也不多,而且坚持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后者的难,在于有钱人家的儿女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没有赚过什么钱,不知道如何运用以及支配钱财。到最后,多半会将家产挥霍一空。
很多人会说,普通家庭的孩子,难道就不能通过“打工”改变命运吗?
还是那句话,打工终究是无法出头的。普通人再怎么努力打工,也只是帮老板添砖加瓦而已,一旦老板抛弃员工,员工也没办法。帮自己打工,才是王道。
四、是否占据有利的条件。
有利的条件,从宏观来说,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从微观来说,这就包括偶然的机会以及贵人了。
自己有能力,最多占据了“人和”的一半。家庭有一定的钱财,也不过是占据了“地利”的一部分。反而是“天时”,没有人一出生就拥有。
天时这种东西,就是近几年常说的“风口浪尖”。有这么一个牛人,如今三十多岁,因为进互联网大厂的时间比较早,吃了红利期,所以干了不到十年就财富自由了,当了旅行作家。
反之,有些人没有吃到肉,连汤都喝不到,甚至连汤渣都吃不上。如此,就失去了天时,只能忙忙碌碌,帮老板做牛做马,比较艰难了。
看一个家庭的子孙,从学历、能力、家底、资源以及时机这几点去观察,大致就能看清楚他们的未来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