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今天看了蒙台梭利日常生活第2集视频,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说是:“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
今天晚上我给孩子做了一份肉沫豆腐煲,儿子觉得肉少了,希望我给他煮点牛肉再加着青菜,我说:等会放到火锅里烫着吃。儿子不同意,说自己不喜欢这样吃。吃完一碗饭,他说要自己去炒个蛋炒饭,但是不知道怎么炒,需要我在旁边指导。
他说要给自己的蛋炒饭里放腊肠,让我把之前自己灌的腊肠剪一根下来。把腊肠交给儿子,他有模有样的切成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切成丁。他说:妈妈还要准备什么?我说:你平常吃的蛋炒饭里有什么?他一一道来并准备好,这架势一点都输大人。倒油炒腊肠,炒鸡蛋,放米饭,再放盐。在炒蛋炒饭的时候,他不停地说:真香呀!儿子的劳动成果看来已经刺激了我的味蕾,我说:我想吃一点。儿子用勺子勺了一勺给我,真的好吃!我说你又学会煮一道菜波,他说我还是没有煮面条那么熟练,炒蛋炒饭还是有点复杂。这算是儿子自己的总结么?总结得还很到位!
儿子炒蛋炒饭时,我不停打断他:“你看看现在几点了?你等会要几点写作业?”
我说这话是有情绪的,我担心他用蛋炒饭这事耽误写作业时间,而他没有被我的情绪带偏,嫣然一副很享受炒蛋炒饭的过程。
我当时说完这话,发现我自己挺讨人厌的。儿子操作动作慢是正常的,他愿意为自己做好吃没有麻烦我。我只因为担心他完成不了作业而嫌他动作慢;作为妈妈我锻炼了他什么技能呢?我有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呢?
最近sandy老师一直在给我们分享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不是给我焦虑自己做得不好,自责自己给孩子的情绪;发现自己做不对及时调整自己这才是方向!我们平常经常指出孩子做不对的,是想他往更好的方向成长。我们成人必须更需要学习自查的能力,发现情绪,与情绪连接,也就像蒙氏操作的“反复练习”发现自己的情绪,这会成为一种新的思维习惯和模式。给予孩子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心,最多的鼓励!
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