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 王子
29期的打卡活动今天就结束了,这是我的第7轮21天打卡,同时我的第8轮21天打卡(30期)已经进行了第7天。
不谦虚的说,我算是绘本讲师训练营的“打卡小先锋了”,简书留言和私信里,询问我绘本讲师学习和打卡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些人担心自己高中、大专的学历太低,学习绘本讲师太难,通不过考试。
有些人对21天打卡恐惧,认为自己从学校毕业后,写的最好的文字只有请假条,做不到21天300字+
我的私信回复都要以鼓励为主,要说学历低,有几个人能低过我?我才初中学历啊。要说300字太难,问度娘也能要到300字啊。
也有同学讨论,说21天打卡“太水”,有的作业就是网搜东拼西凑。但我认为,只要你态度端正,即使作业都是百度的,能坚持21天网搜也是一种学习和进步。
■讲个我女儿同学的故事
她班上有个男生,特别淘气、多动,仿佛上幼儿园就是为了来捣乱的,天天被老师批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玩。
但我女儿经常给那个男生带小礼物,卡片、零食什么的,男生被批评时安慰他,但他俩并不要好,女儿总是唠叨说,被他气的要命。
我问女儿,那你为什么还要跟他在一起玩?送东西给他?女儿说:
“妈妈,你不觉得他很厉害吗?他明明知道上幼儿园会被老师批评、被小朋友讨厌,可他还是天天坚持上幼儿园。反正我是做不到!”
女儿的话让我很吃惊,却很有道理,也让我想到21天打卡:
你明明不自信、充满各种忐忑,要带孩子、做家务,上班、还要写作业,但你还是会逼迫自己坚持21天——敢于突破自己,冲出舒适区,你就是自己的勇士。
■第2个故事是我朋友的
我有个记者朋友,有次见她在网上百度各种资料,下载整理成一篇千字文,署名“整理/记者××”后交稿,我觉得不可思议“这明明是网上的东西,你还署名啊?”
她说“怎么了?百度不需要时间吗?资料逐字阅读不需要时间吗?各种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不需要脑细胞吗?观点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成立?依据是否充足?不都需要个人水平去判断吗?”
这项能力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尤其是你对文字敏感度不够时,给你1万次,你未必能整理出精要的500字关键信息点。
对于从未接触过绘本学习的人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别说解析评论一本绘本了,最初,我们可能连如何阅读绘本都不会。
在没有进行绘本讲师学习之前,我读绘本时,从不留意作者,也从未留意过封面封底和蝴蝶页、书名页,想当然的以为绘本就和文字书一样,正文那一页才是故事开始的那一页。
对绘本进行“阅读原创”时,把一本书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看了n多遍,也不知道要如何落笔写。怎么办?当然问度娘啊。
看看同样一本书,别人是如何解读的,从哪些角度切入,对照别人的文章,把手上的绘本再翻一遍,判断一下是否有道理,再照葫芦画瓢,磕磕绊绊写上300字。
这样的方式读绘本,慢慢的就有所顿悟,绘本要怎么看,要怎么评论。到后来,即使你拿到一本没看过的绘本,通过翻阅封面封底、蝴蝶页、书名页,大致就能猜出这是一个什么基调的故事。
我记得学初级绘本讲师时,现场讲的故事是安东尼布朗的《胆小鬼威利》,什么细节、什么悬念、什么图画风格,我一个也没看出来。
但现在,安东尼布朗、老爷子卡尔、李奥尼等风格独特的作家,我能记住他们的画风。
所以,我觉得,当你和绘本还很陌生时,完全可以网搜别人对绘本的解读进行内化,搜索、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怕就怕不过脑的复制粘贴。
■绘本指导书的打卡
最后,我想分享讨论下绘本指导书的打卡。
基本上每一期学员拿到的指定绘本指导书都是《幸福的种子》和《绘本之力》。
前者是松居直所写,后者松居直和日本著名心理河合隼雄、文学家柳田邦男三人关于绘本的讨论发言。
往期打卡学员不指定绘本指导书,但是《幸福的种子》绝对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其实,很多绘本指导书都值得重读:《零岁起步》、《好绘本如何好》、《我的图画书论》……
有的概念性很强,有的操作性很强,比如《好绘本如何好》《我的图画书论》,是可以直接对着绘本体会书中解读。
《零岁起步》是概念性较强的书,但这本书和《幸福的种子》一样,是非常值得家长阅读,而且是3岁前宝宝家长阅读。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读的头大,因为里边的术语很多,(我毕竟初中学历,理解力不强)我是大声朗读+摘抄+总结的方式,逼着自己读完第一遍的,也是用这种“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打卡的。
读完指导书只是“输入”,能持续“输出”才是对书的更深层次理解。
我会在悟空问答挑选绘本阅读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在微头条上把知识点进行“输出”,即使对知识点的巩固,也是一种内化,还可以为她人提供参考,又可以做线上个人品牌建设。
依靠21天打卡,我在头条很早就拿到“原创标签”,靠回答绘本相关问题,积累了2千多粉丝,是绘本讲师学习的意外收获。
既然参加了绘本讲师学习,就要把学习效果最大化,以上是我对21天打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