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粒种子,是一粒播种梦想的种子。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指引人向美向善的力量。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让人活在世间能够感到温暖感到幸福的情怀。
这是听了葛水平老师《乡村故事如何进入文学》讲座以后我产生的对文学的几点思考。
在我以前的认识中,文学只是故事,只是情感,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对文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仅仅是故事,也不只是感情,她一定包含着一种丰富深刻的对人生的审视,对人性的关怀。
葛老师说,苦难不是一件坏事,今天发生的一件困难,到明天想想可能就不算什么。不管我们写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不要让这个作品只是个人的情感宣泄,而是要提炼出它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她说,一个写作者有时候最忌讳写自己,我们要应该把目光聚焦到他人身上,通过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发现他们的优点,尤其是要发现缺点中的优点成分。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反复拿自己的父亲举例子。她说她父亲是一个刁民,但她又发现她父亲身上具有一种聪明、野性、豁达和不安于现状的特点,这也正是“刁民”的另一种解释。
在谈到乡村故事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时候,葛老师以她的代表性作品《喊山》《甩鞭》《嗥月》等为例,先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这几个故事的原型,接着突出地强调了她是如何把这些原生态故事变成文学作品的。哪些故事应该保留,哪些地方应该填充,哪些地方需要制造一点巧合,人物的性格还需要做哪些丰富,甚至一个村庄为何叫那个名字都有它的来源。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比如《喊山》,葛老师就从中表达出一个这样的思考:人在苦难中,由于有信念,有与苦难对抗的力量,反而能过得好好的;可一旦苦难消失,她便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丧失了人生的信念,安逸的生活恰恰把她击倒了。这便是葛老师强调的故事在进入文学时的那个触发点。
其实,触发点的把握,还在写作者那种悲悯的情怀。只有善待万物,善待众生,只有你发自肺腑地去了解他们,表现他们,文学的触发点便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一次讲座,收获颇丰,聊取一点,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