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城贝壳
最近两年,开始迷恋上了马克李维的小说。从第一本《偷影子的人》开始,后来看了《生命力最美好的春天》,到这本最新的《倒悬的地平线》,另外还有一些买了没读的,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他出版的所有书籍买来阅读,然后收藏。应该是属于个人习惯吧,但凡喜欢上某个作家,就会买他一系列的书籍,就像之前的韩寒,刘同,李尚龙等。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路过某个车站或者机场,都会找书店买本书,然后在扉页上写一写这一次的经历和感想,顺便记下购买的时间和地点。想着多年以后,从书架上翻下来一本书,可以回想起一段过去,那便是极好的。
这本《倒悬的地平线》是马克·李维的最新作品,两个月前在北京某书店看到了海报,但是当时选择买了李尚龙的《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替代了这本新作。再一次路过美兰机场,飞往鄂尔多斯,在众多免税店中发现一个小小的林顿书店,又再一次看到了这本书,没有过多考虑,便买了下来,然后在工作之余,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书中展现的爱情和科技的创造性,着实让我被深深吸引。
读过太多的励志短篇类书籍,神经系统已经产生了免疫,于是我在上一次的笔记里写到,李尚龙的励志,将是最后一本。我决定让自己尝试去阅读小说,从字里行间发现另外的世界,感悟不一样的人生。至今为止,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不记得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会选择阅读这样一本书,那是阅读过的唯一一本那个年代作家的书籍,骆驼祥子的形象,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都在年轻时候对生活愤愤不平,但大多也都在生活的长河里,慢慢被同化,最后成为自己曾经厌恶的那一个。
在飞机上翻开《倒悬的地平线》,首页上出现的第一句话就让我重复读了很多遍都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维克多·雨果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比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会更快发生。”直到读完全书,甚至到现在写下这篇类似读后感的文章,都还没有真正理解,忽感自己的文学素养之低。
马克在描述爱情的方面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常常能够写出一些反映现实且字字戳心的句子。
书中乔西对女朋友霍普说,“我想你是在害怕幸福,也许你担心在尝试过幸福的滋味后,他却从你的指间溜走,可是,幸福是需要冒险的。如果你不能不顾一切地去推翻日常的藩篱,那可能是因为你还不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一天,霍普做噩梦惊醒,她告诉乔西“我梦见我们在海边散步,我突然转身朝大海走去。你没管我,海水很快就把我淹没了。当我沉在水中时,我担心的不是死,而是失去你。”
当然,马克的幽默细胞也让书中的对白不是那么单调,乔西第一次见到霍普,说她是一个很有趣的女生,然后,霍普同学回了一句:“当一个男孩夸一个女孩有趣,那女孩一般都长得很丑。”
在如今朋友圈、微博、脸书、Twitter等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马克却说,“把自己的生活全部挂在网上,无非是想显示自己比别人过得更好。可我只是和别人过得不同而已,我的生活只属于我,与他人无关,所以,我的生活只为我自己保留。”
我是一个喜欢发朋友圈的人,但我并不想表示我过得比谁好,我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和痛苦,退一步说,我更想用这样的方式去记录我的生活,仅此而已。至于别人对于朋友圈里内容的评价角度,那就是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了。
我从大学开始就尝试着去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偶尔会进行一些创作,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么些年过去,我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去描绘一个人、描绘一幅美好的自然风景。所以当我读到书中,“霍普朝乔西笑了,她唇边两个深深的酒窝在乔西心中激起了一阵涟漪,把他的后半生都圈进去了。”这样的描述,简直直指人心,让人欲罢不能。
文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句子,实在不想一一摘抄,让一些美好的阅读体验,留在书中,留在阅读的美好瞬间吧。
上一次阅读到具有一些“技术含量”内容的书籍,是去年麦家先生的《解密》,书中描绘了那个年代里关于电报加密解密的故事。而这一次,马克从一个更接近时代发展的技术角度出发,“记忆的复制和转存,重建大脑系统。”这样的模式像极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超脑48小时》。
当时看电影时就觉得不可思议,真正从文字中详细描述一些细节时,从理论知识、从创新意识等角度出发,更是被这样的超现实技术所折服。我们都在谈梦想,但真正的梦想,应该是去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
当看到最后,霍普的记忆从另一个身体中出现,而乔西为了能够永远记住离开时的霍普,选择在存储记忆后自杀,然而,当两人的记忆在多年之后出现在两个另外的个体中,他们再一次相爱了。
我在想,也许某一天,这本书的故事会被翻拍成电影,而我,会是这部电影的首映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