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科时,有一舍友,读书飞快,我们宿舍几位舍友一起读同一本书,当我们还在熬夜读的时候,他已经读完换另一本了。读完还给我们绘声绘色讲解书中的细节,而我们对读过内容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当时就很好奇:为什么他读书可以这么快,还可以记得那么多。我们曾多次向他请教,得到的回答是:从小读书多。当时,还不能很好理解,今天的共读,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共读的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章智力【记忆、思维和学习技能】,书中提到:在低年级我们很重视培养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期未能得到发展和强化,少年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困难。……我们每个教师都很重视和完善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默读在少年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六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在思想上完整地抓住一个长句子的各部分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少年,其思维就会迟钝,其思想好像停留在好多死胡同面前。不能在思想上抓住一个长句子的完整的、在逻辑上独立的各个部分,不能猜测出一个句子的某个部分的内容,甚至不能把整个句子读完,所有这一切不仅影响学生当时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影响大脑中的生理过程。不掌握阅读技能,这会阻碍、抑制最精细的神经纤维的可塑性。这种纤维对思维物质中枢之间的联系起着保证作用。不会阅读的人,不会思考。(不会思考的人,不会更好得阅读。这句是我加的)必须培养学生一种复杂的越多能力,即用眼睛和思想抓住一句长句子中的逻辑完整的部分,理解这部分并同时转入下一部分。换句话说,必须教少年同步的进行阅读和思考。这种能力在心理上的复杂性是由于它的外部动因,这种外部动因能激发大脑的内部力量。……如果大脑的某个部分没得到足够的发展,整个大脑的工作就会受到抑制。……在大脑半球皮层上完成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想抓住长句子中的逻辑完整的部分并理解整个句子,那么他将永远也学不会了。……善于阅读的能力反过来又能发展智能。……到思维和语言的源头去旅行。
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度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读完这些话,并经过我们的探讨,终于解决了困惑已久的问题。通俗一点说,这是一种自动化阅读的能力,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锻炼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伴随着思考、观察以及想象,在四年级的时候,基本可以养成自动化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受益终身。但错过最好的培养阶段后,就很难在培养,因为大脑的发展已经逐渐成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怎么办?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虽然阅读和理解的速度已经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进步的障碍,广泛阅读、刷书,应该成为生活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中,逐渐锻炼。
虽然表面上是解决了一个困惑,但实际上,是要督促自己增加阅读,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