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自己对一件事发生后的心理状态,可能会感觉受伤、生气、发怒、郁闷,而不是一个劲的内疚、后悔,自责。
正视自己生理状态的变化,什么时候气色更好,什么时候会更黄、更黑,而不是一个劲的去排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力奔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尽管我们比谁都清楚自己有多么不符合理想,社会对我们有多么严苛。
但我们有可能活的真实,并在这样的真实中,得到自己对自己的尊敬。
你所做的一直都是想保护自己,现在你会更了解你自己,更珍爱你自己,因为你自己你有这个力量创造出你想要的感受。
首先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就是他的灵魂——是其最核心的本质,是活力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它就像一个魔法瓶,里面盛满了水,水里有安全感、爱、关注、尊重、价值、认可、自由.......,
当价值感适得其所时,我们就能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属性和人格并接受她。
比如,处于什么样的生理状态,是好看的,难看的,而不是自我排斥,不喜欢自己太黑、太黄、最好有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身材等等。
再比如,正视自己对一件事发生后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发泄了情绪又内疚,表达了脆弱又后悔,讨厌这样的自己。
当价值感适得其所时,我们还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价值——在人际关系及社会团体中,自己所能给予的价值,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角色和价值认同是怎样的?
而不是做错了什么要么就指责自己,要么就逃避责任,怪谁谁做了什么,让自己很苦恼,让自己很无奈,最终似乎错在别人,痛在自己。
当价值感适得其所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奔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同时感到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能拥有自由的;
反之、当价值感没有适得其所呢,魔法瓶就变得很魔幻了,时而泛滥成灾——价值感很高,时而又感到匮乏——价值感很低。
此时,调节魔法瓶的容量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使然,于是咋办呢?不得不将价值感建立在外圈。
当感到匮乏时,就会从环境上,比如通过社会地位的倾向、身份的比较来满足,如果建立在人际关系上,就通过他人的评价、认可来满足。
比如我,当感觉自我价值感低时,就会把魔法瓶中的东西物化和条件化,会通过各种努力做很多事情、赚更多钱,或拥有某种东西,证明给别人看,证明自己是很棒的、是有价值的,从而获取尊重、关注、认可等。
通过这些手段玩一个『水涨船高』的游戏,充实魔法瓶,但是如果各种努力依然得不到他人的「看见」和「认同」时,就会渐渐形成了「也许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值得被尊重」、「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等等自我认知。
长此以往,心力交瘁,迷失在「迷宫」里了.......
不,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我们的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人的意识像手电筒一样,照到哪里我们才注意到哪里,比如,你现在看我的文字时,会关注你脚趾是怎么放的吗?有什么感觉吗?麻木的、冰冷的,还是蜷缩的?但当我说的时候,就感知到了。
而人的内心又是很复杂的,像一个漆黑的房间,我们永远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
尤其是,当我们把聚光灯对着外围两圈,并期待从他人那里获得价值认可时就更难关注到自己了。
人们习惯从外在去寻找,他们能到达的地方远远超出人类自己的想象,总是能找到。但是人们却很少往内在寻找,从自己身上找,所以心里也成为了最难找到的地方——
回到内在,修复和自己的关系——真实、客观的面对自己的价值,并不断的跟自己说:
尽管我们比谁都清楚自己有多么不符合理想,社会对我们有多么严苛。
但我们有可能活的真实,并在这样的真实中,得到自己对自己的尊敬。
——乔登·彼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