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公开写简书,恰好今天儿子睡得香甜,可能妈妈在的时候他是最有安全感的,所以才有睡梦里的微笑和均匀踏实的呼吸。
说实话,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只是尽我所能在安全范围内给他自由,许他尝试,让他快乐。也因此与孩子的爸爸和奶奶产生诸多教育观点的分歧。恰好,昨天与彩芳一起去家访,三位同学,三个完全不同的家庭,进家门的一瞬间,我感受到的就是不同的“教育空气”。
第一位同学,常年跟着奶奶生活,身体稍弱,性格内向,小动作多,成绩中游。因为离学校很近,我和彩芳便放学后步行与孩子一起过去,整个同行过程,孩子低头不语,一直是奶奶寒暄不止。家里相对整洁,室内温度很高,但除了暖气带来的温度,我再无其他的感受,只再三嘱咐其奶奶多让孩子接触父母,彼此多些陪伴。
第二位同学,父亲离世,母亲改嫁,身体健康,自卑却又异常的闹腾,眼里没有规矩可言,受得了欺负却受不了委屈,不然要么是头一拧九头牛拉不回的倔,要么是梨花带雨全世界就他最可怜的感觉,我很关注他,但与他讲的最多的是如何长志气,只是不知道他吸收了多少。接待我和彩芳的是孩子的奶奶,在孩子大娘家。孩子奶奶穿金戴银,无论是之前请家长谈话,还是这次家访,跟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他一个字也不认识,都是他大爷大娘管他,请老师多帮忙之类的话语,全程作为监护人的大娘大爷未露面。家里陈设简单,空气难闻,有些脏乱,孩子坐在奶奶跟前缩着身子,我们简单介绍了孩子最近的情况,更多的也是嘱咐孩子奶奶多关注孩子。
第三位同学,父母健在, 孩子被定为精神残疾,但面色红润,笑容常挂,常年与爷爷一起上学,课上不捣乱,非常喜欢画画,关键是非常有礼貌,像个三岁的孩子,每天进教室的时候会举着手很认真地跟老师说你好,放学也会专门跑到讲台前挥手跟老师说再见,除了学习和个别时候的着急,竟然挑不出他的其他缺点。到他家的时候,他的妈妈已经在楼下等候,人很精神,因为租住的是个老房子,楼道窄小黑暗,孩子妈妈很是细心,提前打开手电筒为我俩照明,进了家门,迎面而来的是带着一丝害羞但笑得真诚的孩子爷爷和奶奶。家里很小,但很整洁,整个空气轻松、温馨,孩子正在玩小车,并且很认真的说是消防车(道德与法治课本上刚讲过的)。在与其父母和爷爷奶奶交谈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对我们的感谢和孩子在我们班给我们带来不便的愧疚,积极而阳光。我们什么都没嘱咐,只真心地为他们一家点赞!
回到家,我看到婆婆正在陪孩子玩玩具,先生出差还没回来,虽然已经接近晚上七点,我还没来及吃饭,但儿子笑得很灿烂,我忽然明白,哪有什么特别分明的条条杠杠的教育,又何须计较太多细枝末节的育儿观点,给孩子积极阳光的引导和爱,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确实,我们的手掌都有一片土,牵着孩子走出一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