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拓邦之志
作者:叶兴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山川江河莫非君主,英雄涿鹿志在中原,金甲百战意为功名,欲数语爵梦搅风云,欲一日攘尽天下名。平城举世独一城,功在千代万古存”。 ——平城序
延武年间,谒拓展与群雄逐鹿中原,率部攻城略地,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统中原,建国号拓邦国,有“拓疆扩土,兴国安邦”之意,定国都平城,世人称为“德州平城”,此虽名为平城,却是天下最不太平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勾引斗角,尔虞我诈的欲望之都,无数人迷恋权贵,无数人沉陷纸金迷醉,其中滋味何人明?
延武二十年,是谒拓邦在位的第七年,其父谒拓展于延武十三年病逝,世人称延武大帝。有挽文曰,“忠贤也,天降贵兮,将才也,外有德才安邦志,内有慧眼宽仁兮,巳其故兮,雄才大略,德宽仁,志万里,统中原,号延武大帝,后人念吾悲兮,怀兮”。谒拓展一生驰骋沙场,勇猛有谋,最终平定中原,建立七州城,拓邦国共有七州,有诗云“拓邦者,德和有二,并拥南北距。广尚韬略,乃成七州。”其中德州是中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繁华富丽无比,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谒拓邦自小博览群书,喜好书法,跟随父亲身旁,见多识广,品行修养更是耳濡目染。属于“良材”,自即位起,继承父亲遗志,内外兼修,效仿先帝,谨记父亲教诲,“有德有才者重用,有德无才者用,有才无德慎用,无德无才不用”其父虽一统中原,奈何常年征战,民不聊生,国力日渐江河日下,拓邦国政治、军事、民生、经济、等诸多遗留问题,就落在了这个二十四岁少年的头上,面对现状,他该何去何从。
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边境各国冲突日益严峻,严重威胁到拓邦国之安危,东面蛮夷之地,墨陀国,觊觎中原富庶已久,墨陀国人体塑庞大、好勇善战,对中原虎视眈眈,纵观各地情报,墨陀国大王绾千秋也是狼子野心之辈,恐一直在等待机会,侵我河山,分杯吃羹。
长江以北楼兰国,依山傍水,雄踞江北,早年间楼兰国主楼兰慕与父亲,定下君子盟约,两国永世交好,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料父亲病逝,盟约已然名存实亡,方外多有流言,称楼兰慕有雄才伟略之志向,人称“慕阁主”,此人好谋善断,手下更是幕僚数不胜数,精兵强将如云,若非父帝以前震慑,估计早已入侵我中原,依此看来,楼兰慕也不是安于现状之辈,恐我中原江山,如屡薄冰。
谒拓邦思虑已久,局势变化莫测,恐不是我所能预料,启奏陛下,太师欧阳询拜见。谒拓邦说,宣,只见平城皇宫,气势恢宏、建筑宏伟,各殿鳞次栉比,形态各异、典雅又不失威严,内部更是别有洞天,不得不佩服设计之人,如此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各殿数不胜数,其中太平殿最为显眼,此是上朝、议论国事之殿,殿内金碧辉煌,流光闪烁,门前鎏金狮,栩栩如生,雄踞殿门两侧,殿前一条白玉路,千丈长,百丈宽,洁白剔透,路两旁站满侍卫,来往巡逻,侍卫着银丝盔甲,手执长戬,腰间别弯刀,目光入钜,弓箭手更是镇守城楼,时刻关注皇宫之内动静,任何风吹草动在这里都会被无限放大,这些侍卫是内军谒拓军,都是从各地军队挑选最优秀的将士,他们武艺高超、机灵冷血,不怕牺牲。是谒拓邦的亲信,他们的生死使命,就是保护皇帝陛下安危、维持皇宫之安危。目前是怀化大将军谒拓寒统领负责,谒拓寒自小与谒拓邦一同长大,谒拓邦是谒拓寒堂兄,二人年纪相仿,相知相守、同甘共苦,既是君臣,又是挚友。所以谒拓邦放心将皇宫之安危都交由谒拓寒之手。多年来谒拓寒尽心尽责,忠心可践,多次保护谒拓邦负伤,更是将皇宫安危系于一身,万死不辞。
太平殿内,秀女四人立于两侧,貌美如花,端庄优雅,看样子十八九岁出头,犹如芙蓉出水,相宜淡抹,有丝丝胆怯,脸绯红,头微微低下,不敢正视任何一人。左侧的有一太监,手执白毛棍,人称张公公,自谒拓展称帝就一直侍奉皇帝,是太监总管,他微微笑,眼神之中透露这些许邪气,或魅或邪,一副给人看不透又机灵的样子。静待在龙椅左侧,随时等侯命令。龙椅处,光芒万丈,龙腾辉辉,交相辉映,白玉兰雕,清新高雅,龙腾之处,一少年,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头顶皇冠,穿戴富贵,身上龙纹服印披,龙纹仿佛在全身游动,星光璀璨,腰间的白玉龙,寒气逼人,拒人于千里之外,无人人敢靠近,他眼光如水,不失威严,时而波澜万丈,时而含情脉脉,时而平静温婉,没有人能猜透他在思考什么,挥手间,气宇轩昂,大度不失分寸,这就是皇帝谒拓邦。
温声说道,宣欧老进殿,只见一老者,五十白发斑驳,个头不高,虎纹服栩栩生威,气质儒雅,举手间进退有度,谈吐间才思敏捷,涉猎甚广,当年随先帝南征北战,欧阳询善计谋,为托邦国定国,立下汗马功劳,其才高五富,外有安邦才,内有重民生,定法德,广纳才之韬略,是先帝最信任之人,也是谒拓邦最敬重的人,多年在欧老的辅佐下,才有托邦国日渐稳定的基石,欧老徐徐走进太平殿。
进拜,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谒拓邦说:“欧老,免礼,双手将欧老扶起,欧老年岁已高,为国家殚精竭虑,忧国忧民,托邦国有此贤才,真是我托邦国之荣幸,以后觐见,免礼”
欧阳询说:“谢主隆恩,此乃明主,真乃国之大幸,臣等一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以报明公之恩”
谒拓邦说道:“欧老,何事有奏”
欧阳询说:“启奏陛下,据巡抚司上报,尚韬略三州,一直是我国北部重州,粮食产量多,近几年旱灾不断,蝗虫猖獗,寸草不生,老百姓苦不堪言,今年更甚过往,多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还好韬略两州及时开仓镇粮,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平稳人心,同时发动当地百姓兴修水库,收效甚好。但是尚州一带,最为特殊,此地是我国边陲洲城,地处于险峻山区,地势崎岖,山路陡峭,尚城是我国最贫困、混乱的地方,此地各势力盘龙弯攫,错综复杂,尚城此次旱灾最为严重,山区一般梯田为主耕种,可恨苍天不佑,良田万顷干涸而死,加之此地地势险峻,经济低迷,以及部分政治原因,各势力斗争激烈,不顾百姓死活,底层百姓饿死是很正常的事,有的人走投无路,干脆落草为寇,干起鸡鸣狗盗之勾当,有的人逃亡各地,流离失所。。。。。。
欧老道“旱灾当下,尚州无所作为,民不聊生、人心涣散,还望皇帝派人彻查此事,以还国泰民安,望吾皇早下决断。”
小赵村是尚州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山路崎岖,地势险峻,不过风光倒是无限好,有山有水,这边人以打猎,耕种为生,宁静在坐落在尚城镇,当年逃难,躲避战争的人在这里生活,构建一个个家,因为赵姓人比较多,所以叫小赵村,他们与世无争,本准备平静的度过这一辈子,在这里生生世世繁衍生息,平安生活,赵山河就是当年躲避战乱逃过来的,在这里娶妻生子,妻子名为熙月,熙月当年跌落山崖,被打猎的赵山河救下,后来带回小赵村,不断的悉心照顾,陪伴左右,两人日久生情,就这样在一起结婚生子。延武十四年,深秋时节,熙月怀胎九月,看来快要出生了这个孩子,赵山河激动又小心的照顾着妻子,熙月躺在床上刚喝一碗野鸡汤,就睡了,深夜时分,头冒虚汗,脸色苍白,虚弱无力,胎动很明显,肚子疼痛加剧,在苦苦挣扎,
大声喊道:“山河,痛,要生了,快去叫产婆”,
赵山河发觉异常,知道要分娩了,激动又紧张跑到村子,喊了王产婆,隔壁邻居孙婆来接生,不久王婆,孙婆便带着箱子匆匆赶来。
对赵山河说道:“快去烧开水,孙婆给我进来给我打个下手”
赵山河赶紧的去井中打来水,在厨房架火烧水,焦急不安等待着这个生命的到来,不久热水就被孙婆端走,产婆在房间,照看熙月,
说道,:“闺女忍着点,生孩子有点痛,别紧张。”
收到便从箱中拿出一块毛巾,放进熙月嘴边,痛就拼命咬住,不一会,接生开始了,血一直不断的往外冒,孙婆一盆盆血水不断的换着,王婆不断的擦拭着熙月脸部的汗,
说:“闺女,快出来了,加把劲,露出脚来了,用力,闺女””熙月不断的坚持着,额头的汗越流越急,想是第一次分娩,
王婆说道,闺女用力,快出来了,
整个房间充满喊叫声,越来越大,生孩子是个痛苦的过程。。。。
大概一个小时后,房间里才听见婴儿啼哭声,哇哇哇的,声音很响,孙婆不久便出来,
赵山河激动兴奋,问到“儿子还是女儿”
孙婆说“恭喜了,山河,儿子,生龙活虎的儿子”
赵山河迫不及待冲进房内,“熙月虚弱的躺着,精神虚弱,但眼神还是透入着高兴,脸上露出笑容,
说道“山河,我们的孩子”
赵山河说道:“月儿你幸苦啦,好生休息”,说着便拥抱过去了。
只见一婴儿抱在王婆手里,六斤多,啼哭不断,眸子间透着一股机灵,不断的看着外面好奇的世界。
赵山河赶紧接过儿子,看着月儿,高兴地说道:“此子生龙活虎,儿名就叫虎子了”,古人有言,:“生子取名,一般比较随意,是有好生养之意思,同时希望平凡,简单之寄托”赵山河一生碌碌无为,与世无争,想平凡度过此生,儿女无忧,便很满足。后事如何,且听我娓娓道来,众人都高兴祝贺,吃完汤面才离去,答谢完王婆,孙婆后,就这样平淡的生活着,直至半月后,恰逢一道士过家讨碗水喝,道士叫二人有缘,想谈甚欢,听婴儿啼哭不断,哭声很大,响彻云霄,时天空多变,旱雷时有,“可谓平地一声雷”,近观有龙虎之相貌,想必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赵山河说:“你我二人有缘,我又没有读过什么书,大字都不识几个,小儿儿名虎子,请道士你起个正名,可否”
只见那道士大笑到,哈哈哈:“正有此意,此子非常人也,一生命运多粲,大起大落,忠义孝仁,他日必是人中之龙,”
有诗云:“春秋有画卷,龙凤皆满藏,如梦击碎玉,守心方成名”依我看就叫赵春秋吧。希望他知春秋大义,明义辩理,做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为国效力,做一个胸怀天下的男人。
赵山河说:“果然好名字,今夜就在寒舍住下吧,留下来喝完薄酒,以谢恩情”
道士说道:“好,有酒岂不快哉”
谁也没有想到赵春秋的生活从这时候开始变的不平凡,他的命运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