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自公元684年。
这一年2月,继位才五十五天的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赶出京城,先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后迁至房陵(今湖北省房县)。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性格柔弱,“素为悍母所制”,在兄长被母亲逼死后,更是时时胆战心惊。
初登帝位随即被废,身边只有妃子韦氏陪伴。
当时韦氏已有身孕。
在被放逐房陵的路上,韦氏因长途跋涉动了胎气,早产生下幼女,据说出生之后是被李显以自己的衣服包裹,才侥幸活了下来,因此取名李裹儿,就是日后的安乐公主。
在被软禁、被监视的艰难日子里,李显每天神经紧绷,担心会被问罪赐死,甚至一度惶恐,想要自杀。
幸有一个聪慧的女儿,是莫大的慰藉。
李显与韦氏对李裹儿十分宠爱,听其所欲,无不允许。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四年,武则天最后在立子还是立侄的问题上做出了选择,李显终于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被重新立为皇太子。此时的李裹儿已经出落成大唐美女一枚,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养成了蛮横任性的作风。
李显这一次只能加倍韬光养晦,特别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积极推动两家联姻,在这个背景下,李裹儿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的儿子未婚先孕,不得不下嫁。
公元705年,洛阳发生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韦氏重新当上了皇后,而李裹儿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恃宠而骄,权倾天下。
李裹儿营建自己的居室及佛庐,全都模拟宫禁,而工巧还要超出一头。
李裹儿曾奏请将昆明池赐给她作为私家池沼,李显说:“先帝从未将它给过别人。”她就自己动手开凿,绵延数里之地,还特别起名字叫“定昆池”。
李裹儿经常掳走百姓的孩子给自己当奴婢,有官员忍无可忍抓了其家丁下狱,以进行警告,李裹儿反而闯入皇宫让李显为她撑腰。李显竟然支持其诉求,逼迫官员释放家丁。
如果只是生活奢靡无度,倒还算不得大乱。
李裹儿还开置府署(等于自行建立衙门,可独自任用官员),其中官员净是捐纳资财买的官职,绕开了正规的任命程序。因为这一类官员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被称之为“斜封官”。
李裹儿曾自做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请李显画押。李显竟然笑着答应了。
李裹儿还奏请废除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要与太子(不是韦后所生)争高下,并多次凌辱,呼之为奴。
这实在是过于膨胀了。
公元707年,太子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党羽于其府第,又在皇城搜寻韦后与李裹儿,但是在玄武门兵败,后被亲信暗杀。
李裹儿又与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承嗣次子)私通并下嫁,婚礼时使用皇后的仪仗队从宫中出发,一路彻夜通明如同白昼,李显与韦后亲临安福门观看。
及至后来,韦后和李裹儿已经准备走武则天的道路了。
按史书记载,公元710年,韦后与李裹儿合谋下毒,李显暴毙。
一生宠溺,换来一碗毒汤。
既缺失关爱,也没能掌握如何去爱。
母亲、妻子、爱女……,塑造了李显,也被李显塑造。
最后是一出唏嘘悲剧。
李显死后,韦氏因为忌讳朝中另一大势力——相王李旦(李显的弟弟,其三子为李隆基)及太平公主(李显的妹妹),先拥立李显的另一个儿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把持大权,欲重演武后故事。
李裹儿还在禁军中准备策应,住所之内潜贮兵甲,欲清除夺位的障碍。
但是仅仅十几天后,李显的侄子李隆基就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联合禁军官兵攻入宫中,诛杀韦后。
当天夜里的李裹儿正在揽镜画眉,骤闻乱起,拼命逃跑,但还是被追上,斩首级,终年仅二十五岁,正还是青春的年纪。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千要万要,何如那夜画完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