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赶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扯点布,明天买双袜子,大人小孩儿的新衣服都要备好了。
村子里也开始弥漫起各种香味。有时候是炸爆米花的。就是那种黑黑的密封罐锅,在火上架起来烤,有个摇柄不停的转,让锅里的玉米均匀受热,最后“嗵”的一声,撬开盖子,膨胀、带着浓香的玉米花随之倾泻而出。
有时候是用拖拉机做动力炸米花棒的。就是把玉米或者大米里面拌点糖精或者白糖,放进方斗样的机器口里,从侧面会抽出长长的玉米或白米棒子(自己以合适的长度掐断)。每家每户都由小孩子提着粮食排队炸,这是过年时款待客人以及自己家的零嘴儿。熟了的玉米或大米香味儿吸引着小孩子都围在四周,热闹极了!混着拖拉机发动的柴油味儿,年似乎尽在咫尺了。
一过了小年,村子里的香味儿更丰富了。时常不知道是哪一家飘出的肉香或者油香。“二十八,发一发;二十九,蒸馒头”。到得腊月二十七八,各家就要准备起油锅,炸油条、麻叶、酥藕、酥肉……那几天村子里香得让人陶醉、温暖,因为这香味意味着即将要开禁了,平时没有的各种好吃的过年时都可以甩开了吃。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富足的,一切好的都要珍藏着,在过年时揭晓、展示。这些喜悦、美味儿珍馐都积攒着、发酵着,等着热气腾腾出锅的那一刻。
炸油条可是每家的大事,那都是攒了好久的油,这一刻都倾倒在锅里,烧热了,把和好了、提、拉匀实了的面揪一团,在摸了油的案板上扯长,拍平,拿刀咔咔咔这么切剁成均匀的面剂子,扯长了,往热油锅里这么一丢,立刻白胖圆滚起来,再一会儿,白胖胖变成了金黄色,用筷子拨拉两下翻个个儿,两面金黄就可以起锅了。咬一口,油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口腔、鼻腔里。再配上一碗萝卜白菜粉条汤,咬一口油条,喝一口放着浓浓胡椒的粉条汤,那真绝了!小时候我们家的油条总是爸爸和面、提面。他总是先把葱姜蒜、调料先用温水调好,然后用拳头蘸调料水提面,一直到将面团一扯就可以把整盆面都带起来而且不沾盆就好了。爸爸喜欢用香菜,所以我家的油条里总有香菜味儿。除了油条,很重要的还有麻叶。就是带有芝麻的面片儿用油炸熟。可以是甜的,就在面里放糖,也可以是咸的,加盐就行。我喜欢甜的,过完油又香又甜又脆。那时候的日子太苦了,一点点甜都会让人满心欢喜。
二十九,蒸馒头。每一家都会蒸菜包、豆包、糖包。意味着一年到头甜甜蜜蜜。菜包里面有萝卜馅儿的、偶馅儿的。伴上猪油渣,用发好的面团包裹起来,捏出不同的褶子,豆包一般是不带花儿,糖包是三角形的。一排排能摆满了整个案板。出锅的那一刻,一团蒸汽裹挟着混着菜味儿的麦香直冲鼻翼,赶紧吸两口,拿起一个咬上一口,真好吃啊!萝卜味儿或者红豆味儿十足,货真价实。
年三十儿的中饭和晚上的饺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贴完对联儿、新年画儿,放完鞭炮就开饭了。我们家的年饭总少不了猪肉萝卜炖粉条。猪肉有肥有瘦,肥肉炼出猪油来,加上萝卜,放上调料、水,水开后放粉条。有韧劲儿的优质红薯粉吸饱了富含油脂、调料的汤汁儿,十分美味,我总也忘不了,每到冬天时常想做来吃,但都吃不出那种香了。下午开始,各家各户就传出噼里啪啦剁饺子馅儿的声音。肥瘦搭配的猪肉切成丁,萝卜也切成丁,蒜苗、香菜、葱、姜洗好切碎,整个厨房都是香菜和蒜味儿。等把原料都剁在了一起,放上调料,那味道又有不同。一个个元宝形的饺子成圆圈状摆放在米黄的高粱秸秆做的锅盖上,静等着下锅。每次下饺子的时候,爸爸总会和我们念叨那个每年都会出的谜语:打哪儿来了一群鹅,扑扑通通跳下河。我们都会叫到:饺子,是饺子!
那时的饺子格外香,因为那时有爸爸你陪在我们身边啊!爸爸,今年我给您包萝卜馅儿肉饺子,我来念大白鹅的谜语,在天堂的你也会来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