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减肥产品的畅销程度就跟夏天的温度一样越来越火热。减肥产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如代餐粉,瘦身贴,燃脂精油、燃脂茶等等。不少买家会反馈使用效果,“坚持吃这款代餐粉一个星期,体重有下降,真的有效啊”“原本平台期好久了,一喝这款燃脂茶体重就下去了,效果超棒!”……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吃了减肥产品,所以体重下降。
但是体重下降真的是因为代餐粉的作用吗?在购买减肥产品后,销售人员会特别要求我们在服用减肥产品时适当控制日常饮食并加强运动,以发挥减肥产品最大的效用。事实上,减肥的原理就是合理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如果我们只把体重下降的原因归为减肥产品的作用,实在缺乏说服力。
日本作家中室牧子和津川友介的《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可以作为一本科普书来帮我们识别生活中的荒谬逻辑并且学会推断正确的因果关系。
《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看似小小的一本口袋读物里蕴含了高密集的能量。全书按照证据金字塔的顺序,以随机对照试验、自然实验、准实验和回归分析的等级顺序来向读者讲解因果推理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向读者说明了如何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其中穿插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让经济学变得趣味横生,读起来爱不释手。
三要素判断因果
我们生活在广告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不掌握点判断因果关系的知识,很容易跳进商家布置的陷阱中。判断因果关系成立,必须满足3个要素:是否“纯属巧合”;是否存在“第三变量;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
根据上述3个要素,可以判断减肥产品与体重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导致体重下降只有减肥产品这一个因素吗?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等都会影响体重的变化。而且吃了减肥产品后体重下降可能纯属巧合。前段时间大鱼大肉的生活导致身体储藏了大量水分,恢复正常饮食后,水分减少体重下降回归正常。所以从这2个因素来看减肥产品与体重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期末考试前,我们都会有拜学霸、祈祷、“做好事积好运”的行为。如果考试通过了,我们会想当然地把二者归为因果关系,但其实,这只是“纯属巧合”。下次再不好好复习,就是重考考场上见了。
反事实证因果
要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必须对“事实”中原因发生后的结果与“反事实”中原因未曾发生时的结果进行对比。反事实,即“如果当时没有……,那么……”。
如果高考后选择热门的专业那么现在的工作环境会是怎样呢?如果上季度店铺没有投放广告,那么销售额会是怎样呢?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时光机,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将历史改写。但我们可以用“最贴切的值”替换无法观测到的“反事实的结果”。替换的条件就是可比较。作者向我们列举了可信度从高到低的随机对照实验、自然实验与准实验、回归分析方法制造可比较的组,用最贴切的值替换反事实。
书中举了珠宝店的例子,帮我们理清这些思维方法。由于投放了广告,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在知道判断因果的3要素后,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销售额的增长是广告的成效。基于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验证未投放广告时销售额的情况,所以我们寻求“最贴切的值”来替换反事实。
1.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等级很高,意味着理想化程度也很高,所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珠宝店在全国有100家店铺,在面对广告可能会带来销售额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将100店铺随机地分为投放广告的店铺(干预组)和不投放广告的店铺(对照组),可能会遭到不投放广告店铺的异议,毕竟销售讲求速度。所以随机对照试验很容易受到现实的阻碍。
2.自然试验。在观测数据为大背景的前体下,利用外生冲击将研究对象自然而然地分为干预 组和对照组。由于负责印刷广告的某家企业印刷机出现故障,导致部分店铺未能投放广告,也就自然地分出了两组进行试验。
3.准试验。对实验的“模仿”,通过观测数据和统计学方法,打造出与实施随机对照实验相类似的状态。本书介绍了4种统计学方法,即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和匹配法。
1)双重差分法:无论投放广告与否,销售额都会受到市场“趋势”的影响或增加或减少。要明确广告的实际成效,就要考虑市场“趋势”的影响。此法就合理地排除了“趋势”的干扰,将干预组在投放广告前后2年的销售额之差(“趋势”+广告的影响)设为A,对照组在投放广告前后2年的销售额之差(“趋势”的影响)设为B,两者只差A-B,便是广告对销售额的实际成效。
2)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就是指“对结果没有直接影响,但会通过影响原因间接影响结果”的第三变量。店铺投放广告与否与很大程度上是由店长决定的,而店长之间的干劲可谓天差地别,这为实验来额外的干扰项,很难达成可比较的替换条件。广告打折活动会带来投放广告店铺的数量增多,如果存在因果关系,那么销售额也会相应地提高。广告打着活动就是直接影响投放广告店铺的数量,从而间接影响销售额的第三变量。
3)断点回归法:利用任意决定的断点值两侧自然成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情况,推算因果效应的方法。对员工人数50以上(含50人)的大型店铺才在年底圣诞季商战期间投放广告。断点(员工人数50人)上下的店铺销售额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员工人数刚满50人并因此能够投放广告的店铺(干预组)和员工人数差那么一点不到50人并因此未能投放广告的店铺(对照组)可以视作可比较的组。
4)匹配法:从未投放广告的店铺中选出和投放广告的店铺情况相似的店铺数,将二者进行比较。如匹配店长年龄相当的店铺进行比较。如果需要匹配的变量不止一个,可以综合多个变量得到一个倾向得分来进行匹配,此时的匹配法升级为倾向得分匹配法。
清除错误信息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更新、传递的时代,我们被淹没在无穷尽的信息汪洋中。从早晨打开手机开始,五花八门的信息就会弹出占据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市场上各种广告信息,手机上、视频里、电脑浏览器上、周围商场中,无时无刻不在刷着它们的存在感。如果我们不会判断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很可能就会误信了某些错误信息,老实地打开支付功能为我们的鲁莽无知买单。
下次碰到“吃了这款减肥产品就能减肥”、“给孩子吃这款营养品学习成绩就能步步高升”、“老年人服用这款保健品就能延年益寿”等广告信息时,请先抑制住冲动的想法,冷静地思考这些因果关系是否合理。当我们能理性地整理思路、分清因果关系,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机智行为而自豪。
《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这本书,看似是向我们介绍判断因果关系的思维方法,实际上是在教我们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辨别因果关系让我们懂得如何筛选信息,不让错误的信息干扰我们的大脑,侵占我们的生活,避开市场为我们埋好的各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