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几天,因原始积累不够,越写越吃力,后面根本写不出,花了很多时间才勉强挤出一点点,真是‘江郎才尽’!
思想如同池中水,只有放水没有进水,或放水多于进水,终有干枯的一天。
必要‘开源’,拓阔自己的视界,补充自己的文化底蕴,总结有以下几种途径:
其一,阅读。
以前只知道:一本书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了,结果,每次看后不久,只记得标题;再过一阵子,就什么都不记得。
直到近期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快读法等书籍,才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以前都白读了。作者通过字传达自己的观点,全书的篇幅由重点+辅助组成,2/8法则,重点占20%部分,80%是为辅助部分,对重点的补充及说明。
首先,是快速浏览,判断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若不是,直接放弃阅读;若是,圈出重点;然后,再把重点串起来读,了解作者的意图及观点;
最后,若认为好的,转化、充实自我;若不好,则放弃或看看具体不好在哪里,如同自我对辩,也可以提升自己辩证法!
书中也提出了多种阅读方法,其中框架式的方法比较好。一般情况,按自己的某类框架逻辑分,然后填充认可的观点、思想;后面遇到好的,就完善;当遇到不好的,直接放弃,随着阅读量提升,形成自己的各类思想体系。
其二,行万里路。
去昆大丽游玩之前,想着大理是不是金老先生中的大理,玉龙雪山又是不是冰雪玉灵,是不是传说中的处女雪峰,楚楚动人,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不断的浮现在脑海中。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每天睡的晚,起的早,白天有2/3的时间在盘山路上,再减掉强制购物及吃饭时间,看风景的时间少的可伶。
好不容易来到了梦里的玉龙雪山,可惜无法近身触摸那美丽冻人的感觉,只能远远的眺望,没有过一会儿,导游又催着大家返回。这次出去“游玩”,彻底颠覆了我旅游的认识。花钱遭罪,还打碎了心灵的那个美,真还不如在附近的公园,慢悠悠去体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别有一番滋味。
行者,行走的人,以脚步丈量世界,行进中体验、探索世界。
第三,高人指路。
一般高人神鬼莫测,教那些可教之人,教不教也要看缘分。遇到是上天造化,非常幸运的,但这种可遇不可求,不如踏实做好自己,努力提升,准备好了,再遇到,更上几层楼;即便未遇上,努力加油,自助便得天助,相信自己一定能,一定可以做到。
不论结果如何,学与写作为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转移工作压力的焦虑,一项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坚持成为一名写者,多看、多学、多改、多写。
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写到老。
目标:每周一本书,然后写读书笔记,通过提炼总结,组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处事,争取做到言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