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岁月默默已无声。

白居易《琵琶行》有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女的弹奏恰若在耳边回响,江水边上,秋风萧瑟,白居易与友听闻,泪落青衫,掩面而泣。发出肺腑之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语成为千古绝句。

那琵琶声如在行云流水处急锋一转,幽咽婉转,戛然而止。女子的际遇通上心头,悲从中来。

安放在小小房间的我倚着一室灯光,却像听见了千年前的琵琶声,沉迷于无声胜有声的意境里。

无,是一种空白,更是一种谜团。

它总会让我想到唐代女皇帝-武则天的无字碑。

安葬在乾陵,多年的春夏秋冬在人世间上演。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字碑上,文字遍布。是非荣辱功过,各执己见,可见一斑。而这一切,你可曾知晓。

后人说你开创了历史的先河,正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碑文上的空白,随你一起成为了历史,真相逐渐葬身黄土。这所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永久的谜题。

无,是一种空白,更是一种境界。

金庸,古龙的武侠故事,让我们痴迷。电视里,水上漂,铁沙掌,凌波微步,无字天书,降龙十八掌朗朗上口。小时候也盼望着有朝一日也飞檐走壁,劫富济穷,成为一代侠女,名垂青史。故事中最让人摸不透的剧情是一张白纸上,什么都没有,但所有的奥秘都原自于此。通常,人都需要有很高的悟性,打坐至夜,心静如水,再全神贯注,汇于一点,集全身之能量,夜以继日,不休不眠,练就绝世武功,救一方百姓,名震武林。

无,是一种空白,更是一种自在。

《逍遥游》中有一段话熟能贯耳:楚之南有冥冥者,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的思想以逍遥为主题,追求一种自在,好似白衣飘飘的仙者,乘鹤而来,羽化而去。所以会有庄子在末尾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包含着全部,是智慧的化身。

日落鸟归巢,夜深闻狗吠。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无,在自然中存在,也在心灵中存在。

有一种快乐叫做知足常乐,有一种微笑叫做拈花一笑。

沉醉在淡紫色的花海中,学习着面对生活的态度。

此时,我知道一弯峨眉的月光开放在天空中又隐去,独自酝酿一场梦幻,新的一天开始了。

心灵静下来,时光静下来,与天地同体,与万物同生。然后静静聆听,无声的梦。。。

无声,又像是全新的声音。无声,承载了所有的声音。

而此刻,无声胜有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