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电话响了,是妈妈。前几天,爸妈和他们小区的朋友相约去厦门玩,这时应在厦门,会有什么事呢?
“你爸爸要买炒菜锅,台湾的,炒菜无油烟,还可做爆米花,2500元一个”刚接通,妈妈便噼里啪啦说了这些。
“2500啊,好贵,家里是买电饭锅送的,劝爸爸别买哈,不要上当哦”
“劝你爸爸别买的,他不同意,你给他说吧”。
爸爸71岁,他是老师,不爱多说,也不爱笑,性格固执。妈妈65岁,也是老师,爱清静,性格随和,但也固执。固执,是我和妹妹给他俩贴的标签。两个固执的人,遇到有分岐僵持不下时,我就作为评判师来评判谁该让步。
“这个炒菜锅是台湾制造的,炒菜无油烟,我觉得是好东西,也帮你们带个回来”爸爸接电话了,一字一句,因有脑梗,加上牙齿不好,说话很慢。
“2500太贵了,不要给我买,你们也不要买吧”
“贵是贵,但锅好啊,我是真的看起了,这种锅炒菜健康啊”。
“不买了,太贵了,又难得带”。
“我真的看上这口锅了啊,炒菜健康啊!”看来爸爸是真想买了。
我有些不忍心阻止他了:“爸爸,你如实在看上了,就只买一个你和妈妈用吧”'
“要买就买两个,好东西我们要大家用” 突然我不知说什么了,就让爸爸把电话给妈妈。
“妈,你劝爸爸不买吧,太贵了”
“你爸爸不听啊,这次出门,一路上买了不少东西呢”
“都买些什么啊,我不是让你们就去玩,什么也别买吗”
“给桥桥,萱萱,弟弟买的橡胶枕头那些,但东西真好啊”妈妈乐呵呵的说。
“哦,那别买太多了哟,难得带啊”。我不忍心怪他们买东西了,他们高兴就好。
“可邮寄,我们寄回来的,挂电话了哈”
买锅的事也不提了。最终买了两个回来,要不是妹妹远在新加坡,肯定会买三个。
这是他俩第一次跟团出去玩,以往多数是妹妹妹夫带他们出去。因前几年妹妹一家迁移新加坡,我和老公平常又要上班,儿子读初中接着是高中,没有时间陪他们出去旅游,这次也是我和妹妹说了多次他们才跟团出去旅游的。一出去就想着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买东西。
放下电话,我心里很难受,这次爸爸妈妈出去旅游,我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买东西的,可他们还是忍不住买了,不是买给自己,而是子女和孙辈的。爸爸那句话反复在我耳边响起,“好东西,我们要大家一起用”。可当我出去旅游时,怕麻烦也不相信旅游点卖的东西,未曾给爸爸妈妈买过,我感到内疚,不是因为没给父母买东西,而是因为少了一份父母出门在外对子女那份牵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