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 第11天
文/于水水小玩子
其实想想,我一向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上学时逮着空儿就爱去海淀图书城泡着;刚上班那会儿晚上学东学西舍不得睡;现在是周末不出去参加个活动不舒服,美其名曰充分利用北京的多样性;工作上也一直没闲着,同事说我是信息小叮当,问什么都听说过,真不知道哪里看回来那么多信息。
别人看起来无限美好,只有我自己知道——就算把整个世界的丰富都往自己身上招呼,我这小心脏啊,还是总空落落的。
只要掰着手指算一下:这看着很丰富的人生,有多少时间是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东西(书籍,音乐,电影,游戏,网站……),而不是生产自己的东西?
——想到这我就蔫了。
狂吸收再多东西也只是个消费者,看了100本书的阅读者并不比看了1本书的阅读者伟大——只有你的“产出”才能为你添加作为人的价值。你就是你的作品。
你喜欢了什么、转发了什么、消费了什么、随口胡说了什么,都不如你创造了些什么。
工作里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创造,甚至想想也“创造”了不少东西——这个方案是我写的,那个流程是我搞的,再那边那个设计是我做的……但就是很少发自内心的觉得那些是创造。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大团队里,每件事都有很多人在贡献力量,作为个体感觉像盲人摸象,分辨不出来哪条腿真算是我做的。
我甚至也自己独自搞出来几百张成长卡,但竟然也没有特别享受到创造者的感觉。一句别人说的话,配上一张别人拍的照片——我只是个加工者。但这可能只算是我这样一个偏执狂对“创造”的理解和执念吧。
那在我心里什么能算是创造呢?
想来想去,目前最低成本又最大成果的,就是写作。这也就是这100天写作计划,最真实和本质的原因——我想从一个「消费者」转变为一个「生产者」,我总得创造点什么。
坦白讲,在决定开始这个计划时,我基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我设想了无数个头悬梁锥刺股点灯熬油闻鸡起舞的场景,不知道要怎么熬过这100天——没想到现在感觉如此良好。还记得以前每天下班要做成长卡时,我都会磨蹭磨蹭磨蹭到再不做就没时间睡觉了。现在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坐下来写东西。
创造真是最好的药剂,当我感觉无助、茫然、孤独、无聊、枯燥或悲伤时,当你真正创造出极好的东西时,那真是如狂欢一般的感觉。
大神Paul Graham也曾经在他的日志“边缘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Marginal)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可以回到二十多岁时的年纪,我会告诉自己去更多地做一件事情:创造点儿什么。
当时的我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和担心我应该做什么;我也花了一点时间尝试着去创造一些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应该花更少的时间去担心,花更多的时间去创造东西。
所以,我只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们做一件事:去尝试着创造一点什么。
奥巴马也说过:
别总是充当消费者,试着去创造点什么。
那你的创造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也想写作,甚至已经开了公众号,但迟迟无法推送第一篇文章,或者写了第一篇,但第二篇就无灵感了。这不是你个人独特的困扰,靠写字为生的连岳先生都说,写作一难在开始,二难在坚持。就写你真实的想法,即使只有你一人这么想。
或者是在工作里,这天然就要每天花掉的8或者更多小时,是创造最方便的发生地。只不过同一件事,带着创造的心还是完成任务的心去做,感受完全不同。只有前者才能真正体会到创造者的欣喜。
又或者是你能想到的别的什么,比如绘画,手工……任何你觉认为是在创造的方式,都可以,不管怎样,都努力去试试看吧。
我们总能创造点什么,这才是用力活过的证据。
我想你也和我一样,不希望在这一年走到头的时候回望,看到来路上只有一行灰色、模糊的小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是于水水小玩子,做过各个种类的运营,熟悉个人成长&在线教育领域。
热衷于让产品在手里从0.5到100,也热爱去学习一切能传递美的表达方式。
欢迎留言,欢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