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和个人魅力孰重?
史蒂芬.科维他当时潜心研究至1776年以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他阅读了了数百篇不下的论著,论题遍及自我完善、大众心理学以及自我帮助等等。
最后发现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践行品德修养。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这里的“人格魅力”,是贬义词,既通过一些手段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而非我们理解的个人魅力:诚实、守信、幽默风趣、勇敢、坚持。
每个做父母的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即使我们使出浑身力气,孩子也不一定会特别的优秀。
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抓重点,培养孩子什么最重要呢?奥数?写作?主持?才艺?体育?
这些都是一个人的附加值,像一颗树上的枝蔓一样,这些重要却不是它的主干。那么什么是它的主干呢?无疑是孩子的品德了。
当一个孩子或者一个成人,具备这些品德: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听樊登老师讲《你的顾客需要一个好故事》一书中说到,你来樊登读书会听书,外部问题是你想读书,但是你没时间,我帮你解读书籍;内部问题是你需要进步,你有内在的求知的动力;哲学问题是什么呢?哲学问题是只要你还在读书,就代表着你依然很谦虚。一个完全不谦虚的人,是不会读书的。只有他有谦虚的心态,他才想去了解新事物,想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提升自己。
同样的道理,一个忠诚的人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在企业里,也不会为了私利而陷公司于不利的境地。
一个节欲的人,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做欲望的奴隶,凡事都能做好度的把握。
小时候,农村邻里间难免为各种小事发生吵架,我妈妈没有读过书,却懂得不要让小孩子介入的道理。
记得有次她和人家吵架,我和弟弟帮腔,她就训我们:“大人的事,细娃儿,不要开腔!”她希望我们不要介入到这种事情里面来,不要像人家的孩子那样,说一些脏话。
也多亏她,那些脏话,我到现在也说不出口。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诚实,没必要的谎言最好不讲,坦荡一点做人。
品德是一个人的基石,在这个基石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沟通,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发现对方的需求,做到共赢。更是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这样大家相处、合作起来也更轻松自在。

锦宫城 小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