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喜欢吃糯米做成的东西,比如粘豆包、醪糟、汤圆、粽子等等,糍粑尤其喜欢。而糍粑的做法有很多种,煎的,炸的,蒸的…各地糍粑的做法虽各有不同,但总归大同小异,唯独中山古镇的石板糍粑与众不同。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1500多米长的老街,保存极为完好,青石铺路,道路3到5米宽,街上的店铺均为当地人用自家老宅所开。中山古镇是爱情天梯故事的发现地,来到这里古镇的幽静古朴,不加粉饰,干净纯粹,加之爱情天梯故事的渲染,总觉得被一种浪漫神圣的气息笼罩着。
而石板糍粑是中山古镇的著名小吃,更是古镇的文化遗产,在这爱情的圣地,看似简单的糍粑却被赋予着不同的解读,因而变得格外不同。
石板糍粑采用纯糯米,经过纯手工制作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特色小吃。糯米经过泡、蒸之后,放在一个类似圆木桶的容器中反复捶打,这个步骤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电视或是制作糍粑的地方均能见到,但凡是糍粑的制作大都会经过这一步。但石板糍粑与众不同之不在于,并没有止步于这个步骤,制作成饼状的糍粑后,放在石板上面烤,烤到两面微微泛黄,糍粑表面出现烤干的裂痕时,占满白糖马上就可以送入口中享用了。但在中山古镇更为常见的一种吃法叫做吃饼包糖,黄豆炒香后磨成粉,加入白糖和盐,放在烤过后的糍粑腹中享用。这种吃法味道独特,糍粑经过烤烙过后,表面微焦口感酥脆,中间软糯,完整的保留了糯米本身的清香,加了糖和少许盐的黄豆粉,香甜可口,细品其中甜中带咸,和糯米的清香相得益彰。
一直以来都很热爱旅行,也热爱美食,在脑海中有一张美食旅行地图。但石板糍粑的吃法只有在中山古镇才见得到,甚至于在江津城区或是重庆都没有遇见过。走在古镇的老街上,卖石板糍粑的店铺并不少,但最喜欢刘大姐糍粑,说是刘大姐,其实应该叫刘婆婆了,老两口就是中山本地人,在这里出生长大变老,几十年看着古镇的变化,经历着与古镇发生的故事,一家人依旧生活在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里,也在这里经营着石板糍粑摊,刘婆婆人很好、很热情,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机会经常到中山古镇,因此很幸运的能经常品尝到石板糍粑,每次都和刘婆婆聊几句,他们一家人很健谈,时间久了自然熟络了,后来只要刘婆婆见到我定会拿糍粑给我吃,不吃都不行,给钱更不行,实在过意不去,每次走的时候都要买几个带走。
在中山古镇有个传说,石板糍粑吃了会巴心巴肝巴肺巴肠巴肚皮巴背,所以少女出嫁必须要吃石板糍粑,会把这段姻缘牢牢的粘在一起,糍粑切成两半加着黄豆面吃,二人共饼,寓意着向往团圆,吃着一半想着另一半,越吃越香越吃越甜,也预示着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香甜。
记得第一次来到中山古镇吃到石板糍粑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对着简单的小吃有了一种迷之喜爱,吃过还想,有句话叫做不可三日无茶,对我来说三日无糍粑真的是会牵肠挂肚了。而在对这小小的糍粑的历史和故事有了了解以后,更是觉得这石板糍粑有了份不同的味道,看似平常的小吃,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