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极简生活和消费主义我都是持矛盾的态度的。一方面,我认为理应极简,减少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又同意消费能让社会向前发展,消费是一个做大蛋糕的行为,让社会生产力能持续,让每个人人的生活更好。
感觉非常像政府正面对“环境还是发展”这类问题,并且同样我也像世界上大部分政府一样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只是心里有个模棱两可的原则而已。目前为止我所做的选择,都是当下我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做到的最优判断
记录一下目前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的极简生活(按很多人的标准可能没有很极简)
没有疯狂扔东西,只是让它们顺其自然地淘汰
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买东西的人,刚高中毕业那段时间可能自己花钱还比较喜欢买买买,不过很快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把目光转向其他方面了。所以我这几年的东西一直不多,搬次家整理扔一批,就基本符合极简的要求,之后的就是慢慢淘汰更新。
一直以来买东西都是以能用很久为考虑的,所以会倾向于(性价比合理的基础上)比较贵一点耐用一些的产品。这一点算是男朋友改变了我的理念。现在我家用最久的电器是福库电饭煲,当初买几千的电饭煲还是有点犹豫,但是用了五年了一直表现异常优秀。而男朋友爸妈家里的小电饭煲已经用了快20年了,烧出来的米饭一样特别好吃。这个非常棒的体验让后来我买东西都是以这个电饭煲为最初的标准,尽量选择汰换率低的。
汰换率低,坚持得久,意味着减少浪费,减少负担,减少垃圾。而且购买优质的牌子,享受到的体验也是最棒的。东西用久了,会有感情,和冷冰冰的用具相处,完全比不上和一个和你拥有相同经历,默默陪伴着你的生活的物件。
现在家里除了吃的,找不出什么能扔的东西了。(关于吃的极简我一直没想去做,因为是真心热爱)
目前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好好地被使用着,正在履行他们的义务、实现他们的价值。我也为被我买了的它们感到高兴。如果一个东西从来没有被使用过,只是一时兴起被买回家然后就在角落蒙尘的话,是不是对它也不太尊重呢。
希望每一样东西在我家都能好好发挥它的价值。
专注力增强
我觉得极简的背面可能是贪婪。不只是对衣服、鞋子、物质这类东西的占有,也有对人际关系、知识、资讯这类东西的渴求。通俗点说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
喜欢买东西的时候,刷小红书、看功课、评价帖子,研究很久,翻来覆去。然后又觉得浪费时间、后悔、犹豫,辗转反侧受了一大堆折磨之后,终于买到!回家开开心心了几天,又种了另一个草,于是开始上述心路历程循环往复。
要用这么多时间思考买东西的问题,那我还有时间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吗?
极简生活的一个要求就是:放弃这种什么都想要的心理,把自己的专注力全都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视觉上,减少家里的东西,减少可能的吸引。精神上,割舍掉不重要的,留下最想要的。
这和巴菲特和芒格说的重点好像很重合:专注 & 理性。
极简内在的逻辑:更重视本身的自己
任何必要之外的消费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武装自己。就和打游戏差不多,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强,会死,就会多买很多药水装备带着,有备无患越多越好。如果赤手空拳就有自信能闯天下,那必须有“一定要成为强者”的自觉和自信才可以。
所以我觉得,选择了极简,也是选择了一种应对人生的逻辑。这种逻辑完全抛开其他人,专注于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提高、自我欣赏。“我”是主角,其他的一切附加在我足够强的情况下都是可削减的。
所以能够极简一个隐含的条件是:我对我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我可以强到不需要那么多额外的东西来武装,也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了。
比如,因为锻炼之后身材皮肤足够好,所以优衣库最基础的版型穿上就很好看,不需要那么多衣物的装饰。因为花时间掌握了技能,用什么设备都能制作出最优秀的创意,所以并不追求数码设备频繁的更迭。因为如果实力足够,和穿什么鞋拎什么包就没那么大关系,所以只需要符合自己的审美,而不需要在乎大牌的加持。
如果有了这些自信,才可能在不用逼迫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不费力地极简。
坏处
一定要说极简有什么坏处的话,是关于购物、使用的体验减少了,缺少欲望的同时也减少了一些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一些需要亲自体验的东西,可能会被牺牲掉,因为工作上还是需要体会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如果失去亲身的一手体验,也许会不利于发掘和消费有关的工作经验。
不过极简本来就是强调取舍的过程。总体来说我还是很满意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