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善为士者:数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引自《说文解字》),即万法归一是也。善为士者是指通晓自然大道的大觉者,即得道之人。
微妙玄通:得道之人,已达到天人合一、与道合真,道的特性微、妙、玄,故得道之人与道同体,身临其境,通达无碍,也具有微、妙、玄的特征,又因通晓体悟到道之为微妙玄,故说微妙玄通。
整句话解释为:自古以来得道的圣人都是微妙玄通,深藏不漏,常人不能揣摩透的样子。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因为得道之人深不可识,所以勉强描述一下。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得道之人小心谨慎的样子如冬天在薄冰上行走,随时提防落入水中。踌躇犹豫的样子就像怕惊扰到四邻。
得道之人谨慎小心,“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初生牛犊没有见过虎,不知道虎的凶猛。凡夫俗子把看的见得的认为有,看不见的就认为是无,对于无形无相的大自然本体,无知无畏,没有敬畏之心。因其不知道大自然至极真理,也不知道天道的内在规律,所以行事随便,无所顾忌。得道之人洞悉宇宙至极真理,所以“慎独”,即使处于无人之境,也明白“人在做,天在看”,宇宙万物生于道,道掌控宇宙万物,此谓天道,得道之人处处小心谨慎,顺天之道而行,唯恐违反天道,影响慧命。
俨兮其若客;
俨:恭敬、庄重
得道之人,恭敬、庄重的样子就像自己是个客人。道生天地,天地生人,天为父,地为母,人对天地应有恭敬、敬畏、感恩之心,因得道之人通晓宇宙至极真理,知天地万物之始末,故对大自然,对天地存有恭敬、感恩之心,诚于中,形于外,显示出恭敬庄重的样子。
涣兮其若凌释;
涣:散,喻洒脱自如的样子
得道之人洒脱自如的样子就像春风送暖,冰之将融,
敦兮其若朴;
敦:厚道,笃厚
得道之人敦厚朴实的样子,就像没有加工的木材。淳朴,自然,不带一丝矫揉造作,浑厚如大地。
旷兮其若谷;
旷:空旷幽远
形容得道之人空旷幽远,胸怀若谷的样子,山谷,深、远、幽、静。所以老子把人的心灵(小无极)称为“谷神”。
混兮其若浊;
浑厚的样子就像浑浊的水一般;道包罗万象,天地万物,浑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人的心灵为道之分子,与道同一性质,人是个小自然,如同大自然一样,万有尽包罗。得道之人知“万法归一”,体“万物同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浑然若浊。
澹兮其若海;
形容得道之人澹泊,心胸辽阔的样子就像大海。大海辽阔,幽远,万般溪流入海而不溢。人的心灵为道之分化,大无所不包,佛经云“一草一木皆在如来性海之中”。人落于物质世界,被气禀所驹,物欲蒙蔽,心只著于外物,光明本性被遮蔽,及去除物欲蒙蔽,光明本性尽现,光遍三界十方,此谓心大。
飂兮若无止。
飘逸洒脱的样子,好像没有东西能障碍到他。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句话是说有归无,无生有的过程,谁能从万有归于空寂,谁能从至淸至静之空无化生出万有呢?答案就是:道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不欲盈:即欲不盈,不会被欲望充满。
悟道修道之人,心灵不会被欲望填满,因为不会被欲望填满,所以心灵这个智慧光,尚没有被完全蒙蔽,所以能以智慧之光破除贪、嗔、痴,愚,所以能去故更新,最终能达到心灵纯洁无染,与道合真。去故更新,与道合真的过程也就是《大学》中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新民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也是去故更新的过程。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