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原始社会服饰
知识体系
-
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活
-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关联,特定地理的自然因素滋养了人类。
- 从 100 多万年以前,远古人类便在中国大陆繁衍生息,逐渐分布在大陆各地,这时期的先人仍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尚不知刀耕火种,更未晓筑室穿衣。
- 随着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人类的服饰也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轫、发展,并成为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推测
原始社会穿衣动机推测:捕猎、战争、御寒、装饰身体、吸引异性,在部落中显示身份等级。
-
现代学者总结服装起源诸多学说:
生体保护说 —》 气候适应说 —》身体保护说 —》 生物个体生存之必须个人装饰说 —》 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性差说 —》 社会集体生活之所需羞耻说
-
史料:骨针、纺轮、原始织物
-
骨针:
大约在 1.8 万年前,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的骨针,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锐。骨针的发现可以证实山顶洞人已经可以用骨针来缝合兽皮,作为衣物,
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在服装史上的重要性,具跨时代意义。证实我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北方先民们已创造出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中华服饰文化史可以看作由此发端。
— 沈从文
-
纺轮:
晚些时,又出现了石制和陶制的纺轮,标志着原始手工纺织业的开始。纺轮的出现证明当时人类的原始衣料除兽皮以外,已开始有麻、葛和其他植物所织成的衣料。
-
原始织物:
良渚文化出土的苎麻平纹织物。除以麻、葛为面料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桑蚕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祖先对蚕不仅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产生了巫术崇拜。这种对蚕崇拜的巫术观念到了商代,演变为统治阶级对蚕神的崇拜,也说明桑蚕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新石器时代生产的丝织品拥有较高水平的缫丝和丝绢技术。浙江钱山漾出土的前 4700 年的放在竹管中的丝织品,其精密度已和现在生产的电力纺的精密度相似,并有较好的韧性,说明在当时已能生产较好的丝织品。中国丝绸之邦的地位,从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
-
链接:
丝绸是农耕时期中国人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证丝绸的产量和质量,中国人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祭蚕亲蚕,从过目至尊的皇后到穷乡僻壤的村妇皆供奉蚕神。
(p. 15) —《蜀王本纪》
蜀之先,名蚕从,教民蚕桑
《易 · 系辞下》称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乾为天、为阳,为玄;坤为地,为阴,为黄,象征乾坤的衣裳经人服用后即天下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从中看出的是古人天人合一、阴阳交济的思想。这一切都为华夏先民的服装形制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太古之时,未有布锦,食兽肉而衣其皮,未知蔽后,后知蔽后。” — 《五经要义》
上身披的兽皮即衣,下体先是前后用兽皮遮掩,后来把前后加以连缀缝合变形成下裳,按 《说文解字》 的解释,"裳" 为 ”下裙也“,意为保护下体。刘熙 《释名》 说:”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以后由织物代替兽皮即是上衣下裳,这种上衣下裳的制度日后成为我国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
-
-
上衣下裳:
- 上衣下裳成为我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大致成形于历史上的夏朝。
掌握的问题
-
中国古代最早的服装形制在何时出现?为何种形制?(p. 17)
- 时间:夏朝
- 形制:上一下裳
以后由织物代替兽皮即是上衣下裳,这种上衣下裳的制度日后成为我国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上衣下裳成为我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大致成形于历史上的夏朝。
-
什么是上一下裳?
上身披的兽皮即衣,下体先是前后用兽皮遮掩,后来把前后加以连缀缝合变形成下裳,按 《说文解字》 的解释,"裳" 为 ”下裙也“,意为保护下体。上衣下裳成为我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大致成形于历史上的夏朝。
-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出自何处?含义是什么?
-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 《易 · 系辞下》
- 乾为天、为阳,为玄;坤为地,为阴,为黄,象征乾坤的衣裳经人服用后即天下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从中看出的是古人天人合一、阴阳交济的思想。这一切都为华夏先民的服装形制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