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些在杭州学习的照片,一个人问我:“你跟一群老女人混在一起干什么?”,我听到这句话,再联想起这个人平日的性格,一股抗拒和愤怒的情绪顿时升起,脑子里立刻对他升起各种评判(不知道情况别乱说;说别人是老女人真没素质;什么叫混啊,你才混嘞;这么多年还没什么改变;价值观不一致说不到一起),并基于此,想要给自己做一些行动的决定(相见不如怀念,这样的人少来往)。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面对一个事件引起的情绪,用脑子思考并处理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处理并不能给自己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方案,而且,情绪依旧在那里,它依然控制着你,再慢慢的在身体里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在脑子运行了几分钟之后, 我突然觉察到自己已经升起了评判,就对那个人说:“谢谢你一大早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
当我平静下来,想想最近从非暴力沟通中读到的“需求”, 我开始去看自己的内在,我去感受我的身体,我的胸口感觉很压、很紧, 好像有个圆圆的QQ糖一样形状的东西堵在那里,并想要从喉咙出来,而我的内在需求是想要得到赏识(希望自己去学习的事情得到认可)、归属感(我与你和大家是一体的)、尊重(不要被评判)。当我去看到自己的感受,我身体胸口的压抑也慢慢的舒缓了。而此刻我可以很平和的去思考,我需要的赏识、归属感和尊重,可以从哪里获得?首先,我需要看到我是否已经充分认可、尊重并赏识了自己;其次,我可以与一些同样热爱学习的人交流,以此获得彼此的赏识、认可;再次,我也可以通过不断分享自己的成长、收获,影响一部分人,进而获得归属感和尊重……而这一切,与评价我的这个人毫无关系。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并不需要依赖于别人能给我什么。需要本身就没有任何具体的“形“存在,比如,我们的需要是陪伴,而满足这个需要的方式可以是找朋友陪伴、养宠物、看电影、逛街等等各种方式得到满足,而当我们把这个“需要”聚焦在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人身上,就产生了执着,外在的人或事是不受控制的,因此我是被动的,也很容易陷入指责、埋怨、控制;而当我明白,满足需要,有很多选择,并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人、事、物,而只依赖于我自己作何选择,我便获得了自由。
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身体某个器官的直接反应,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身体会出现的反应可能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毛孔张开、后背紧张、两手握紧等等,通过身体的感觉我们可以得知直接的情绪,而如果用头脑总结,那就不是我们真正的感受。身体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它总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一些事,比如感冒,身体在提示我们需要休息,比如喉咙痛,也许是有想要表达的未得到表达,比如孩子发烧,也是是有愤怒积压,而我们大多数时候会选择直接把身体的感觉忽略掉 。试试看,在面对情绪升起的时候,放下头脑(因为那不一定能给你能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去连接自己的感受,问问身体,我们需要什么 。也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