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继续说两种2-1-2结构的不完全句式。
第一种,句子形式(主谓结构)+副词+名词,第二种,谓语形式(动宾)结构+副词+名词。
不完全句,指整句没有谓语,或者一部分没有谓语,今天说的这两种句式属于后一种。
一、句子形式与副词、名词组成212结构
1、句子形式+副词+名词
前2字是句子形式,即主谓结构,后2字是名词语,中间1字是副词。
1)、NV-d-NN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兴来,目断,N+V,是主谓结构。犹、更,是副词,杖屡、云沙是并列关系的名词语。
杜甫 (唐)《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2)、NV-d-nN
第4字用小n表示,大写是中心语,小写是修饰语。nN,是偏正关系或主从关系的名词词组。例如: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腊味、春声,nN。
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
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这种句式需要注意的是,前2字虽然自己是主谓结构,但是前2字在整句诗中,不一定是主语。
3)、NF-d-NN
第2字用形容词作谓语。例如: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长、远,是形容词作谓语。
日子很长,我身边只有鸟雀为伴;春天似乎还远,我的眼前只有柴荆。
唯、独,是副词,省略了动词“有”。这是标准的诗家语省略方式,并不妨碍我们理解。
杜甫 (唐)《春远》: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这种句式需要注意的是,前2字虽然自己是主谓结构,但是前2字在整句诗中,不一定是主语。例如,日长,不是主语,春远,也不是整句的主语。
2、名词+副词+句子形式
将前2字和后2字颠倒一下,前2字是名词语,中间副词,后2字是句子形式。
nN-d-NV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这两句诗,其实也可以写作:途穷-只-青眼,世乱-犹-赤眉,格律上也符合规则,这样也更好理解。只是押韵不符合要求,于是将后2字前置到句首。
这两句出自杜甫 (唐)《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另外诗人喜欢倒装,杜甫诗中例子尤其多,例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王直方诗话》中记录了王安石诗家语的故事: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王安石将赋前置,长杨罢后置。奏罢-长杨赋,Vd-nnN,整句是谓语形式,是一个谓语的简单句;奏赋-长杨罢,NV-NNV,可以看作谓语形式+句子形式(主谓结构),是两个谓语的复杂句。
二、谓语形式与副词、名词组成212结构
1、谓语形式+副词+名词
前2字谓语形式,动宾结构。例如:卷帘、隐几。
VN-d-cN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白水、青山,都是名词语,因为用了颜色词,所以用cN表示。
出自杜甫的五律《闷》: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VN-d-Nt
看花-虽-郭内,倚杖-即-溪边。内、边,表示方位,用t表示,所以郭内、溪边用Nt表示,也都是名词语。
出自杜甫《倚杖》:
看花-虽-郭内,倚杖-即-溪边。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
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
物色兼生意,凄凉忆去年。
2、名词+副词+谓语形式
将后2字与前2字颠倒一下,nN-d-VN,这种为什么在王力的《汉语诗律学》中没有特别标注出来呢?
我们找一下原因,例如王勃《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这两句诗,其实更应该看作主谓宾结构,即2-2-1结构,nN-dV-N: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又如长孙正隐《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晚属烟霞,遨游重岁华。
歌钟虽戚里,林薮是山家。
【细雨犹开日,深池不涨沙。】
淹留迷处所,岩岫几重花。
细雨-犹-开日,深池-不-涨沙。同理,理解为主谓宾更恰当一些,2-2-1结构,nN-dV-N:细雨-犹开-日,深池-不涨-沙。
结束语
今天说的两种,是句子形式与副词名词的212结构,以及谓语形式与副词名词组成的212句式。
有意思的是,谓语形式+副词+名词,颠倒后却成了2-2-1的主谓宾结构:名词+副词动词+名词。如: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