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起因居然是与一个学生不大不小的冲突。
2017年5月13日写就文章,这个时间点作为我现在的思考与观念的锚点,供日后修正或者颠覆。
某,师范院校毕业,至今五年,大部分时间在教育行业。但走的完全不是正常老师的路线。毕业之时,大约一年在菲律宾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教授中文。后来在上海卖过保险,做过翻译和助理;其后回福建与人短暂合办了一个小教育机构,如今落地泉州,两年的少儿英语老师后,目前在某公立小学中。
关于家长和孩子
我到如今仍最怕听到的一句话还是:“老师,我这个孩子就交给你了。” 不是谦虚何德何能,而是这种情况无法成立同时,还给这个职业添加了古怪的责任。
在教育行业工作,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一是女性教师的比例之高,一直让我有不小的忧虑,二是父亲在教育尤其较早期时的参与度之低,更觉得替妇女孩子忧伤。作为我个人,虽然会为我将来的孩子感到庆幸,因为我既然知道了这种事情和事实,就更不会去留下这个陪伴与成长的空洞来坑孩子。
所有孩子的成长得到的正向引导,父母的进取的成长也是非常大的影响的。
我记得罗辑思维里一次节目,罗胖说起CEO脱不花对于孩子到来的观感:就像家里来了一个18年后就会搬出去的房客。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对于孩子到来这件事,有了个清晰的看法。已然会爱,但知道会有一个终点。绵延不绝的责任,无限和永恒的责任还会变的让人愿意担当么?
其实无论是现在所谓的应试或者素质,本质来说就是要花费很多的资源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培养一个孩子的体验和成长。
关于教师
我自己心目中定义的教师具有的一些品质以及想法的由来。
一、有“三脚猫功夫”的人。
2013年年底,彼时还在上海买保险。上海有名的新车间周三开放日,现场一位叫做唐海松的大牛用纯熟的中英文互译,帮助现场的讲演者,当下就镇住我了。后来在复旦大学蹭听他的一次课,也是在那堂课上,不仅第一次知道了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这个组织,看到播出的各种各样的黑科技,不少在军用转民用的过程中十足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包括电脑网络,超文本等。还听到他顺便提出的一些包括未来的教育方式的设想。比如,在闹市的高层建筑中腾出几层作为学校的想法;比如关于教师的选用,他觉得和孩子们一起相处的,应该是所谓的有“三脚猫功夫”的青年人。那也意味着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求证的能力和品质。
二、是 “Think Big”的人。
还在上海,后来遇到的Jacuelyn Thunfors老太太,两个月的近距离接触里,她比我之前遇到的所有老师给我的影响都要大些。因为以87岁的高龄,她做过了无数的事情,并笃信自己想要做的事业。“行胜于言”,是我后来觉得她能如此让我信服的原因。乔布斯也说过“Think Big”,但听完只当做简单鼓舞别人的话语;直到老太太在长谈中也和我说了这句话。看着这位我眼中的一个传奇任务,她的话就绝不仅是远在屏幕上的标语了。我很可惜离开了上海后,貌似就丧失了不少这种“Think Big”的想法和勇气。
三、以行践言,以行代言的人。
16年接触了李笑来,在成为新东方名师前,他已然是很成功的销售了。他说他教育(影响)学生时,说着那些他自己真的相信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价值观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他结合着通过这样的价值观方法论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后,再来告知学生。这时候的可信度绝不是单纯的嘴炮可比。
作为教育者,其实非常需要成长。很大比例的教师,尤其主科,可能直到退休也仍在同一个岗位。虽未调查求证,但我自己小学中学的老师们,在我认识他们以前直到现在,依然身处同一岗位。几十年的打磨,对于教师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体会不了,但发生的变化我个人存疑的。没有多少成长的教师,带来的会不会是相当于上个世纪的知识经验呢?
关于示范性教育
我目前所认同的教育理念是以“自私”开头的,自私地先去想着自我的成长,再来谈论给予别人的教育影响。
比如家长,给孩子定分数目标时,自个儿的KPI完成了几成?盯着孩子冲击奖励和冠军时,自己的事业有新的方向和突破了?催孩子学习琴棋书画,自己肯放下手机平板去学新技能么?让孩子去运动打球样样精通,算算自己多久锻炼了?
最好的示范不就是自己么?未必样样都要优秀到不可攀来震慑住,有着持续成长的念头和行动,在孩子的眼中更能够照见。说到这里,我就想起007写作群里的高勇大哥,在深圳会面之后,念念不忘,感慨年近四十的大哥,还能够在壮年时再鼓起勇气,有一次踏上进步成长的道路。他和他上中学的孩子一起锻炼的照片,实在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般的事例就在身边是,精神更是为之一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