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写了两组志同道合的道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和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他们以天地为父母,顺从自然造化,孔子评价他们说:“彼游方之外者也。。。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囗溃痈。”以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死观比较独特,与亲戚朋友皆不一样,但是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彼此,因而也就不孤独了。我们普通人在人世间,也喜欢与同样观点的人们聚在一起,志不同道不合的,说半句话都嫌多。所以我们还只是普通人,而似老子、孔子这样的圣贤,和光同尘。所以,孔子并不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价值观不同而看低子祀、子舆他们,相反他很理解他们。
那么庄子对子祀,子舆他们是什么样的看法呢?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赞赏的,但是读完大宗师的最后一段,你就知道了庄子对他们的真正态度。大宗师开篇所说真人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的,而这两组人,我觉得充其量最高水平也就只到“知天之所为”的程度,即便如此,有时也会对天命生出怨怼。
得道之人将人世间看成一小段旅途,庄子说就像大梦一场,可能是蝴蝶也可能是庄子,佛家讲究体认空性,更重要的是那个终点——这大概是出世的观点。而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大多讲的都是“知人之所为”的内容,即人之道,我觉得有道理,如果过于追求终点,带着出世的心,又没有真正放下,却不得不在尘世沉浮,其实会很矛盾和痛苦的吧,或者,难免会过得消极。还是“活在当下”吧!我们大多数人毕竟还是入世之人,即便是蝴蝶呢,也要经历破茧才能成蝶,当你还是茧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天命是蝴蝶的?如果就此睡过去,岂不可惜!会错失这么美丽的生命!写到这里,突然间更深刻地理解了“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这句话,你怎么知道所谓的天命不是人为呢?怎么知道所谓的人为不是天命呢!
所以,人生世事真的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就像上面说的志同道合、三观相合,甚至灵魂伴侣,但是哪有这么多三观相合呢!到更高一层去理解吧,像孔子那样。
读到今天,我突然发现:庄子固然是出世之人,但《庄子》一书却不是出世之书。就像他写孔子 天刑之,庄子何尝不是 天刑之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