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帕金森,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患者手抖、行动迟缓、身体僵硬的画面。帕金森不仅让患者身体饱受折磨,还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给家庭也带来沉重负担。
在帕金森的治疗上,大众普遍存在一个误区。由于它常被看作是神经病变,所以多数治疗手段都围绕神经展开。比如采用药物补充神经递质,或者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等。这些方法确实能暂时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长期来看,难以阻止病情的进展,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患者往往陷入治疗困境。
其实,中医对帕金森有着独特且深入的认识,认为其治疗的关键不在神经,而在于脏腑。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一旦某个脏腑出现故障,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帕金森病就是其中之一。
中医讲 “肝主风”,帕金森患者肢体的震颤、强直等症状,在中医看来属于 “风证” 范畴。当肝的阴血不足,无法制约肝阳,就会导致肝阳上亢,虚风内动,引发肢体不自主抖动。此外,肝主疏泄,若肝气不畅,全身气机都会受到影响,气血运行受阻,进一步加重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所以,在治疗帕金森时,滋补肝阴、平肝息风、疏肝理气是重要的方向。通过服用一些具有相应功效的中药,调节肝脏功能,能有效缓解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才能使骨髓生化有源,进而滋养大脑。帕金森患者的神经功能衰退,从中医角度看,与肾精亏虚、脑髓失养密切相关。临床上,很多帕金森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耳鸣等肾虚症状。所以,补肾填精对于帕金森的治疗至关重要。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些如黑豆、海参、桑葚等补肾食物,配合中药调理,补充肾精,延缓病情发展。
另外,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并输送到全身。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营养无法充分供应,肌肉就会失养,加重患者肢体无力、动作迟缓的症状。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保证营养的吸收与输送,也能为帕金森患者的康复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