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35岁现象”的内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特别是引发了职场人士们的沉思。
话说的是,准备跳槽,或换工作找工作的人们,发现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都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如果恰好是刚刚35岁或是刚好过了35岁,并且自感能力不足,没有多少底气的职场人士们。那就相当尴尬了,除了尴尬还有的就是焦虑。
很多人对现在工作不甚满意,或是有职业危机。本想换一份工作再拼拼,可无奈的是身体素质和机能随着年龄在下降,很多时候心有余而精力不足。伴随的是学习能力也不如从前……
遭遇“35岁现象”,让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领倍感压力。如何纾解职业困境、更好成就自我?是35岁左右的人们值得沉思的问题。
另外,也在微信搜索了一下,“35岁现象”。结果发现都是人民日报往期的文章(大致意思相同)。
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35岁现象不明白是什么,看完之后才知道是关于职业生涯的问题。职业是大多数人收入的来源,收入就是人生的命脉。钱就是饭,就是血,甚至可以说钱就相当于一切。
所以,35岁可以和73岁、84岁列为同样重要的一个人生的大坎。甚至比73和84还重要。因为很多人都没活到73。
其实,很多吃青春饭的职业要求是18-26周岁。所以,二十多岁也是有焦虑的人群的。包括很多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年龄大概是22或23岁。其实大学生毕业也是有焦虑成分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值得沉思和焦虑的原因。
但是最焦虑应该就是35岁到40来岁这段年龄的人群。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家人要养活。并且身体也开始退化,大不如从前。通常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养生。
那么,要如何应对35岁现象呢?天助自助者,一切还要靠自己。
保证身心健康,能量充足
真正最重要的事情是人们最不重视的事情。比如健康和养生,比如学习,比如思考。人过了30岁,就开始各种身心灵与能量指标下降。甚至很多20多岁的人就已经开始身心能量指标下降。健康不只是你知道了,你重视了就可以的事,还要像研究某项技能一样去研究与实践才有用。
人们要提早勇于走出“舒适区”
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常态,也是社会常态,更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虽然建立了所谓的文明,但是也不能照顾到所有人。
想要破局,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焦虑,只能使情况更糟糕,使状态更差。调整好自己,然后要么补齐能力素质短板。要么找到自身最核心价值与强项,并发挥到极致。
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
身处调整发展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放电,才能可持久发展。终身学习不仅是突破职场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生活方式。
小结:打理好自己,并找出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出自己的真正爱好或强项。提供自身价值给大众,并与大众作各种连接,形成各种关系和圈子。才能逐渐淡化或消除人生中的各种坎。
文/散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