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我们现实生活。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的交谈者。风趣幽默,可耐心倾听可适当给出有见地的见解。不过在实际的沟通中,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夸夸其谈,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刹不住车,无止境的分享或者进入面面相觑的尴尬境地。事实上一个好的交谈者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交谈者?你一定听过很多这方面的建议,例如: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注视和点头并且微笑来表明你的专注,重复你刚才听到的,或者做总结等。2016年曾经听了TED演讲者Celeste Headlee女士的“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交谈者”。Celeste Headlee认为这些技巧是没有用,我们可以将它们丢在一边,因为如果你交谈时确实很专心的话,就根本没必要去学习如何表现你很专心的技巧。Cool,非常赞同这个新颖独特的观点。
这场短暂却不乏幽默的分享:简洁,可实践性很强。在2016 和2017年两年的实践和自省改进中。发现是很不错的体会。所以想mark down 并分享!2018年持续感悟,自省和改进。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交谈者-十建议:
第一条:不要三心二意(don’t multitask)
Mo的感悟:专注是交谈的很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比较正式的交谈。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经常查看手机/看手表。会给对方不尊重的感觉。而eye contact,点头给以肯定,认可这些动作会伴随专注自然流露,不需要特别去培训。专注可以让我们的交谈在舒适的氛围进行下去。
第二条:不要好为人师。你需要进入每一次交流时都假定自己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真正的倾听需要把自己放在一边(don’t pontificate)
Mo的感悟: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实践和改进的。很多时候我们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时或者熟悉的领域时,容易进入兴奋点。进而滔滔不绝分享。特别是面对小白时,“老夫”“行走江湖多年”的角色随时上位。适当的“归零”把自己放一边,“老夫”出动时,进行心理暗示,呼之退下.
第三条:使用开放式问题(use open-ended questions)
Mo的感悟:地球人都知道“开放式”问题有多好用。封闭式问题yes or No 有多容易死在沙滩上。不信,你相亲时试试。
第四条:顺其自然(go with the flow)
第五条:如果你不知道,就说你不知道.谈话应该是负责任的行为(if you don’t know, say that you don’t know)
Mo的感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坦诚告知不知道,从而得到对方告知的更多新知识!好事!
第六条:不要把自己的经历和他人比较。
如果对方谈论失去了家人,不要就势开始说你失去家人的事情;如果对方说在工作上的困扰,不要告诉他你多讨厌你的工作,这不一样,永远不可能一样。任何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需要证明你自己多么能干或经历了多少痛苦。(don’t equate your experience with theirs)
Mo的感悟:可以“同理心”可以“共情”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倾听,鼓励,引导正面思考就好。
第七条:别重复自己的话(try not to repeat yourself)。
Mo的感悟:记住你不是唐僧,你谈话对面对象也不是老孙。所以真的不需要一直重复重复。重复会让人有厌烦之心以及会有不信任感。简洁干脆利落的沟通会让人如沐春风,也更加原因追随。
第八条:少说废话。人们不在乎那些年份、名字、日期等等这些细节,你试图在脑中回想的种种细节,别人不在乎,他们关注的是你,关注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有什么共同点。(stay out of the weeds)
Mo的感悟:思维容易跳跃的瓶子,偶有脑洞大开“事故”发生。偶会冒出为调解氛围发生的“金句”这样的事故只能适当发生在好朋友的谈话间。正式谈话要严格避免。废话少说,倾听->讨论-〉行动=才是正事
第九条:这不是最后一条,但是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应该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了回应。——认真倾听(listen)
第十条:简明扼要。好的交谈就像恰到好处的迷你裙;足够短而能够吸引人,又足够长而能够盖住主体。(be brief)
终结无效沟通的三步曲:
打破死循环:终止无效沟通
具体操作:不质问,不排比,不涉及旧事
-减少攻击性的指责,表达自己的真实的需求
引源头活水:学会积极回应
具体操作:安抚情绪,表达感受
--把“我没有方法”换成“你希望我怎么做?”
建立新循环:带着问题生活
具体操作:容忍瑕疵,培育爱好,保留空间
-培育共同的习惯,保有独自快乐的能力
学会对一些问题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