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是个有着广袤平原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我和同龄人就是在这一片平坦又算不上肥沃的土地上放养着长大。
那还是个以手工为主的年代,所有的活计基本都要靠手来完成,大人们整天忙于活计,根本无暇细心管孩子,所以,孩子们除非有大的问题,大人们只保证他们饿不着冻不着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是在田野中历练,在田野中长大。
刚会蹒跚走路,孩子们就会被带到田野,跟在父母身边东转西逛。饿了的时候,如果父母没空理会,就自己随手拔地里的野草野菜往嘴里塞,好吃了就嚼吧嚼吧咽下去,苦了涩了就“呸呸”地吐出来,哇哇哭几声,引来妈妈的照顾。
等再大一点,三四岁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被交给大一点的孩子带,跟着哥哥姐姐的屁股后当跟屁虫。一边和他们学习各种找食儿和玩耍的本领,一边被各种嫌弃,成为那哭哭啼啼的尾巴。如果是姐姐带,大多会好一些,能保证会被喂饱和少一点摔跤。如果是哥哥带的,则偶尔会出现中午回家不见小不点的情况,那结果肯定是大的被修理一顿。
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被分配各种任务,比如给猪羊割草,捡柴火,去地里摘野菜等等,有严厉的家长还会规定数量。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些滑头的孩子为了回家不被挨打,想出来弄虚作假的办法来。他们找来长一些的树枝,堋在篮子中间,然后把草再装进篮子,这样看起来就是满满一篮子的草了,以此来证明自己没偷懒,躲过爸爸的大巴掌。
上学以后,孩子们在田野里疯的机会就少得多了。不过,有些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孩子,还是会被要求放学后去地里干些农活,像去替代母亲干活,让母亲回家做饭呀!看场呀!总之,只要是能做的都是要做的。
孩子到了十来岁,基本就是一个大半劳力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基本学会了各种劳动能力,个别有心的男孩子就连使唤牲口,赶驴车,犁地也能上手了,忽略的身高和满脸的稚气,俨然一副行家里手的姿态。当然,这也昭示着他已经远离了童年,长大了。
就这样,孩子们吃在田野,玩在田野,学在田野,睡在田野,在田野中,我们长大了。田野不仅供给了他们食物,提供他们玩乐的场地,田野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历练了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收到所谓的素质教育,但在田野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学会了一切生活的知识。在放养中,我们用自己的心身触摸和感知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意志,长成了同样身健心全的人。
田野,我的成长家园,我童年的快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