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期末将至,于这里,仍然没有紧张复习的气氛。此时此刻,说实话,竟然连考试题型是什么,甚至于考试科目都不太清晰。心里越来越慌张,也越来越不知所措。
这不,一把燃烧之火有升起来了——
以前不考的科目PS竟然要和我们亲密接触了。
在这已经待了八周的时间,说到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没有个清晰的概念:辩论比赛参加了,班委竞选也参加和应选了,社团由于再三考虑自己也决然的放弃了几个,老师组织的专业指导也参加了,兼职也做了.....想来最让自己没有后悔的事情竟然是读了以前没有读的书,以及重温了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策划了。
呵,这些应该都是后话了。
目前,觉得还是应该先找到那个持有本心的自己。
和同伴的争吵,不欢而散,以及多次误解,连解释的机会也越来越吝啬给予,捅心窝子的话也不管不顾的说出来,呵,冷笑着想着这一切,这是怎么了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有这样一句话,“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有何质疑的呢,亲情,爱情,甚至逃不掉的友情,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的呢?类比过来“谁先低头了,谁就输了。”也不乏道理吧?
有时并不是你的错,你认真道歉了,那是因为你想通了:错过了这个人,可能就是一辈子了,想想,那些擦肩而过,倏忽不识的时刻与人,后悔吗?可有想了想,既然不知道是为了他好,你又何必呢?还有自己是不是真的管太多,太自私了呢?
有时是你的错,很快认识到了错误,赶紧去弥补了,可是还是会留给人很深的印象:“你就是这样,看不顺眼,就直接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于你,也留下了往后退一步,又一步。
有时谁对谁错已然不重要,毕竟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都不同罢了。作为一个玻璃心的孩子,呵,又认真了。
前几日,韩雪的纯英演讲在热搜榜高温不下。就这件事,也不仅仅所谓后台硬便可以支撑的。“积极的悲观主义”,悲观有何来的积极。疑问于心,又怎能不解开呢?(每件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勇敢的做下去,这样就算最后失败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落差。)
是啊,不抱那么大的希望,又何来的失望了。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吧。也许会好受一点,会给那颗无处安放的心带来一股暖流。
现在为了避免犯错挨批,被误解,越来越小心,越来越像是处于刀剑上的“美人鱼”,举步维艰,脚痛,心痛。那些不敢说的,不敢做的,有见天日的时候吗,真诚点,简单点,不好吗?
这是那样难,又想想对于我们而言挚重的人也没有那么多,又为何逼自己于一个死胡同呢?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了,翻篇再翻篇,也许有人的四年只是几天,而有人的几天便是一辈子。
期末将至了,愿大家处理好所有的事情,也愿大家不挂科,不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