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后劲太大了,尤其是读到后半截,我竟几次哽咽,这是我不曾有过的情绪,越往后读越是体味了小说的情境和心绪。
这无疑是我目前看过字最多、最厚的一本书,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白孝文、朱先生、白灵、鹿兆海、黑娃和鹿兆鹏、仙草,孝文媳妇、冷秋月,白孝武,像是我身边每个平凡真实又鲜活的人,我陪同他们生活、思考,经历悲喜,无数次被震撼,读罢最后一页,故事里的主角一个个离我而去,我甚至不舍心合上书本。
我以为黑娃会有个好结局,没想到最后被孝文处置,我想他最后走的时候小娥一定笑着来接他,黑娃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他从长工的儿子到闹农协,短暂的入编正规军又成为土匪,又加入保安团,一个不爱读书的糗货却成了朱先生最器重的学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前半生黑娃变得愈发成熟稳重,再娶秀才之女新婚之夜她脑子里都是小娥,我始终相信黑娃最爱的女子一定是田小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无疑是田小娥最悲哀的写照,女人拿自己的青春陪一个男孩长大是最愚蠢的事情了,受尽了伤害遗憾,最后那男孩却把恰如其分的温柔给了别人!
田小娥纠纠葛葛的一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换成别人大概也会作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她需要自留需要活下来,很多人说田小娥靠男人终究靠不住,可是她哪里有靠自己的勇气!这个女子最后怀着孝文的孩子却惨死在自己的公公屠刀下,没有读者不在唏嘘和遗憾中感慨着小娥的一生,她是白鹿原上的一阵风……
白嘉轩无遗是全书的重点人物,他的大度及他对生命的解读:“死去的人不管因为怎样的灾祸死去,其实都如同跌入坑洼颠断了的车轴;活着的人不能总是惋惜那根断轴的好处,因为再好也没用了。必须换上新的车轴,让牛车爬上坑洼继续上路。”引发了我的思考;他以良好的品行在白鹿原上承担有威望的大家长,引领着原上的发展,无论思想或经济,但这也奠定了他好面子、难以接受新事物、顽固的底色。最令我震惊的是仙草即将去世时请求叫回白灵灵和白孝文,得到的却是欺瞒,多么悲凉。
朱先生的睿智和大先生品行,正如那句“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得知朱先生这个人物有原型(牛兆濂)后,我的钦佩之感更甚。
鹿兆海是“白月光”,是“白鹿精魂”,这个年经的后生是整个白鹿原最独特的存在,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国家民族的大义,都让这个年轻人越发风度翩翩,这怎么看也不像他鹿子霖的儿子。
白灵、鹿兆鹏的结合虽然有违一定的伦理道德,可是读完全文他两是最合适的,我一度认为白灵配不上鹿兆海的爱。鹿兆鹏在明知家里有冷秋月,又知白灵是兆海女朋友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白灵,他们两个都是带有自私之人不考虑盲目的行事给别人造成的麻烦,一次次的让别人给他们擦屁股。可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面对挑战的勇气,他们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从白鹿原出生却勇于回到熟悉的家乡冲破壁垒,不顾性命、义无反顾,这也许是无数革命烈士能走到最后的关键因素,我佩服但不欣赏。
除了以上人物,冷秋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她是比田小娥更悲惨的存在。田小娥最起码被人真切的爱过,可冷秋月在最好的年华被丈夫抛弃,被公公骂吃草的畜生,不被父亲理解最后还被毒哑,死后还承受污名化。这一切该怪谁呢?是鹿兆鹏?是鹿子霖?是冷先生?是封建的包办婚姻,是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我学生时代读完此书,我一定最同情的田小娥,到现在的我只觉得最悲哀如冷秋月。
对每个人物如此印象深刻且有这么多话可说足以证明陈忠实先生人物塑造的成功,除此我认为将家族、村落和时代、国家的发展相融合,使整个作品提升了高度、增添了厚度和深度,值得反复咀嚼。
阅读的同时我也试着理解自己的痛苦和挣扎,慢慢地有了更深的体悟,相信在未来某一天脑海里会突然闪过某个困惑已久问题的答案,如同子弹击中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