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糟糕?看看答案如何

5月20日,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免费向公众开放课程,官宣“终身学习”。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古人有云:“活到老,学到老”。

彰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而当下的现实告诉我们,数字化社会的到来,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则是每个人的必然选择。

毕竟,不“好好学习”,机器人都要比我们聪明了。


那么,学什么呢? 最实际的选项:学以致用。


比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经济学就是一门看似高深但是又离生活很近的一门实用学科。


具体的类似,为什么会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瑞幸咖啡为啥整天送打折卡?……

还有宏观的像央行降准、房贷利率下调……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现代经济学的原理。


笔者最近阅读的一本书,书名很有意思:《糟糕的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

她在书中批判了当代的经济学,并且建议建立“人文经济学”这一更好的人文科学。

经济学不是一门理性逻辑的学科吗? 比如各种分析模型、数学统计和实验等等。


为什么要强调“人文经济学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给出了如上的见解。

另外一名澳大利亚的小说家也坦言

“即使在商业中,我们也需要一个卓越的目标,也需要爱的指引。再加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就是正常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资深的经济学家,作者提出的观点是“经济学需要的是超越行为主义的人类心灵理论,人文经济学和自由主义预示着更好的经济学”。

用大白话讲,搞钱也要不忘初心,我们追求的是人生乃至社会的温度。


那么,人文经济学撒手锏级的应用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中学时代,都在历史课上学过有关西方工业革命的进程,相信大家对瓦特和蒸汽机肯定都不陌生。

科技变革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大爆炸。

现代经济学通常从资本、制度、贸易、政府监管等解释这场经济大爆炸。

作者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证据后,提出“解释经济大爆炸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普通人全新的自由和尊严。其中就包括创新的资产阶级。”


什么意思呢?

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所说的“争取天赋自由权明显而简单的计划”。这给了很多普通人在商业中检验他们想法的一次尝试的机会,比如著名的电报员爱迪生。

作者认为资本和制度都不是我们财富的来源,仅仅是次要且具有依赖性的因素。

是人人平等这一理念的广泛传播促成了经济大爆炸。

简而言之,内生的动力驱使了人们的创造性。 去创造未来和财富。

“物质决定意识”同样是我们学生时代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放到当下来看,今年的疫情、不景气的各行各业……客观现实导致了社交媒体上悲观的情绪产生。

实事求是讲,今年难吗?很多行业很多人确实很难。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再加上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增长期结束,采取收缩战略准备过冬…… 就业率和失业率很不好看。

但同样实事求是讲,2020年,我们从0开始都能战胜疫情,为什么不相信,今年我们同样可以战胜困难。

大家都在谈内卷,抱怨声有之,麻木者有之……其实喊得最高的人,未必选择躺平。

之前有一张45度人生的漫画图被很多人转发,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明白普通人没有躺平的资格,幸福的生活永远是奋斗出来的。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与其做一个盲从的悲观者,不如成为理性的乐观者。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是走出逆境的开始。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创造现代世界的是思想,而不是资本或制度”。

我们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逆风翻盘成就伟大奇迹的力量源泉。


那么,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可以选择怎么做呢?

首先,读一些温暖而又有力量的书。

这类书,是在夜深人静时,给疲惫、焦虑、不安的心灵给予慰藉和养分。

喝点鸡汤,让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痛定思痛。

其次,结合眼下的问题,深入阅读一些理性的书籍,提升一下认知水平,拓宽眼界打开思路。

比如,回到本文所讨论的这本很有意思的书籍《糟糕的经济学》,作者批判当代经济学,建议重视“人文经济学”,恰恰是源于严谨的逻辑思维。

因为,作为一门研究“生活中普遍事务”的学科,“经济学要像承认资产负债表一样认可这种非营利目的。”

“我们经济学家应该利用能获得的所有证据。”

作者发出如上的倡议,本质是为了完善经济学,更好地发展经济学。

用一个不恰当但又很形象地例子来讲,一个很有头脑,很会搞钱的有钱人,在世俗意义上,被认为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真正我们应该去推崇的成功人士,必须是德才兼备。


换言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学会在整体中找到关键部分和守住底线。

三观为什么不能正,难道就是因为“强调个性”的人声音喊得格外大,我们就要怀疑传统美德吗?

我们要相信科学,而不是盲从“伪科学”。

明辨是非,在当今的信息洪流中,是一种格外需要不断修炼的能力。

2022年的今天,论物质匮乏,肯定无法和我们爷爷奶奶辈相比。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出生在祖国的和平年代,论真正的苦难,其实是没有资格讨论的。当然,我们也不要盲目地乐观。

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而这些复杂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首先需要信念,其次要靠更加敏锐的头脑去“升级打怪”。


有那么糟糕吗?又有那么好吗?

实事求是,辩证思考,去寻找更多地解决方案,然后积极地行动!

去创造你的未来和财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