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201710.16-10.18讨论话题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可能4、5岁就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我家的孩子不喜欢刷牙和玩手机)去耍无赖,哭、闹。 大家是如何处理的,或者也有这个烦恼?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可以在小程序上完成,我10.18日把老师昨天教的处理方法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大家看看是否合理和科学。附:昨天的音频就是考虑怎么培养孩子的情绪的,有兴趣的可以听听。
回答一:
我们家也是,5岁了,还是喂饭,所以只能从孩子入手和孩子讲道理,反正就是尽量早下班,尽量让老人少插手!!老人很难改变,很难说服,尤其是婆婆/:,@P@G154倪勇荣-儿子7岁
分析一
作者曾遇到一位年轻的男患者,他胆小怕事,怕路上遇到坏人,所以下班后从不参加任何活动,而是立刻回家,因此,他没有朋友,更别说女朋友了。他说,直到高中,他妈妈一直接送他上下学,因为他的妈妈太爱他了,怕他路上不安全。这位妈妈真的是出于对儿子的爱而接送儿子吗?其实,她看似花时间接送儿子是出于爱,实则是由于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对儿子能力的担心。作为母亲,她应该培养儿子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但却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儿子,向儿子传递了『外面的世界很不安全』的负面信息。这种行为没有促进自己的自我完善,也没有促进儿子自我完善,这不是爱。
真正的爱和自我约束相辅相成,是彼此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都是各自精彩,彼此成就更加完美的自己。要想让别人真爱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过度依赖对方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不成熟的状态,并且还会影响对方的心灵成长。
好习惯试行心得
【亲子】——心得:今天是亲子课程结束后第一天,和一一起把事件写下来,引导一正确的使用番茄钟,第一个番茄钟的事件选择都是书写的安排,很顺利,都做完还有5分钟剩余时间。第二个番茄钟涉及背古诗/拼读,不太理想,第三个番茄钟是英语,安排完后我和先生就出去健身了。等我们回来她已经在看动画片了,检查结果不理想。已经协商好明天开始平时停电视,每周六一天可以看60分钟。她这两天总是把“陶娅老师说”挂嘴边,乘热打铁咯~,明天和她一起做她的践行计划。
分析二
爱的基本前提是双方的自我完善,爱的实现需要付出不懈的、坚实的努力。爱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必定会关注对方,关注对方的需求,才能帮助对方成长。
关注所爱的人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无论是在现在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总是过度关注和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而忽略其倾听能力,所以才会出现在课堂上老师讲完课,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分配完任务,学生抓不住任务核心的现象。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发现,成绩好的学生都是会听课的学生。听和说是互动的双向轨道,说者是给予,听者须懂得才能接受。无论是在夫妻情侣间,还是在父母儿女间,倾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比说话更重要的角色。
在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中,父母关注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倾听,但鉴于孩子年龄的不同,需求的不同,父母可以选择不同的倾听模式。
第一种,直接让孩子闭嘴;
第二种,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不予理睬;
第三种,假装倾听,实际上仍忙于自己的工作;
第四种,选择性倾听,说到重点时,父母竖起耳朵倾听;
第五种,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
五种倾听方式,父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逐步增多,但五种倾听方式各有其优点和适用场合,父母可以选择使用。父母给孩子的尊重越多,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其人生价值感越强。通过倾听,父母对孩子了解得越多,就会教给孩子更多更有用的东西。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互惠中,价值创造价值,爱衍生爱,在人生的舞台上,他们配合默契,舞出完美的双人舞。
倾听是关注,是陪伴,与所爱的人相处越久,给予的陪伴越多,就越能了解对方的真实状况:老婆喜欢吃什么菜?孩子喜欢读什么书?父母喜欢什么电视节目?了解得越多,我们越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满足对方的需求。尤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随时教育,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爱是持续性的行为,关注需要持久的耐心,倾听与陪伴可能枯燥乏味,甚至需要你花费巨大的精力,但这才是真正的爱。
好方法介绍一
这些娃从小接受着经典的滋养,那些经典在他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修身,齐家
我们人类,无论年龄大小,不管成熟与否,都渴望有人可以依赖,都希望获得更强大、更有力的帮助,都希望拥有称职的父母。这种感觉是合理的,但心理健康的人会控制好这感觉,不让自己过度依赖它,进而导致心理失调,而如果不能控制这感觉而产生的心理失调,被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就像经常有人说的,『我爱我的丈夫,失去了他,我活不下去』。很遗憾,这不是爱,是过度依赖,是病。患这种病的人,只想获取,只在乎别人为他做什么,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他们不能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价值依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他们甚至不想该为自己做什么,一味要求别人为自己负责。造成这种消极性依赖心理特征的原因是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为了证明自身价值,他们不顾一切地寻求别人的爱,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们从小老实大量的读,笃实的练习背诵的基本功,每天四个小时的中文,一个小时的英语,老师还会教常礼举要,学习规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的孩子5岁了,是个很棒的孩子,在他二岁半的时候我就送他去了私塾,开始伊伊呀呀的读四书五经,从论语到中庸,大学,朱子家训,原本我们大人读的都觉得拗口的文章,小娃们一气呵成,其实教育是很简单的事,那就是家长持之以恒保有耐心等待
分析三
父母对孩子的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价值感,这是孩子学会自律的前提。正是这种爱让他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自尊自爱将成为他的人生起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父母的行为,而不是听从父母的话语,自律的父母会教育出自律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会主动学习父母的所作所为;口是心非的父母培养不出诚实守信的孩子,无论父母对孩子诚实守信的要求有多么高。放眼四周,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孩子,问题孩子大多是出自问题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哪里?陪伴。自律的核心是学会自我照顾。父母花时间照顾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在孩子面临困难时,和孩子共同经受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折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会时刻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没有那么可怕』。当他们的人生路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会感到恐惧,反而会耐心等待,解决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他们的父母曾陪他们一起经历时一样。
如何培养刷牙习惯介绍
对于孩子不喜欢做的事,可以游戏化。比如刷牙,我会给他讲细菌大王的故事,描述细菌大王是怎么腐蚀我们的牙齿的,而孩子就是那个可以打败细菌大王的卫士。我们家每天不需要提醒会主动在睡前去刷牙。偶尔忘了,或者太累了也会撒娇说:我太困了,明天早上起床再刷吧。我会说:这是你的事,你自己决定吧。不过,我好像听到了细菌大王在窃笑,哈哈,今天又逮到一个没有刷牙的小朋友,太好了。等到夜里,等他睡着了,我就会出来在他的牙齿里钻洞,我要做个大大的黑黑的洞。孩子一听,轱辘一下爬起来,就去刷牙了。刷完了还会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把细菌大王冲到下水道里去了。
就一个硬硬的规则或限制给她。现在会先感受她背后的需求1,共情她的情绪,然后等情绪过去了之后再讨论具体的事情与行为。那以后是如何硬规则,是逼她去?现在不逼,随她自己?如何共情,能举例详细说明下?
说到根子上的建议
通过哭闹的方式得逞过一次之后就会变成常态了
小孩在外面哭闹很多家长其实是因为自己觉得没面子,所以通常都会选择满足孩子的要求,如何放下你的面子这个很重要
在家里就是要摆平老人跟你站同一战线,或者至少让他们不要插手
不要围观,当撒泼的小孩是空气
一个很好的视频分享,如何培养孩子
个人感谢:
首先谢谢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然后也非常伙伴们的参与讨论,把各自好的经验都拿出来分享,小云的给孩子讲故事,燕萍姐的对孩子的教育分享,新朋友把少有人走过的路拿出来分享,钟燕的我,肖老师的视频等等,真的很感激。
我周日上课的老师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一些小习惯的做法是:
1.父母大人先达成一致
2.把规则定的简单,合理
3.执行坚决且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