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泉州如同一位温婉的古风女子,那厦门就像是一位文艺青年了。居住的旅店,地处闹市。走过摊位时,店主会招呼两声,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声嘶力竭的叫卖。这里有很多的美食简直是吃货的天堂。即使不能吃,饱一饱眼福也很不错。周边有很多小酒吧,几张桌子,几名驻唱,不揽客。靠唱功和装修吸引人。
每一个店,都会用心布置,取一个特别的名字,或清新文艺,或搞怪幽默。那些别出心裁的小店,好像都有一段可以秉烛夜谈的故事。
第二天没有特别的规划,在环岛路上骑行,没有目的地,也没决定要骑完全程。看到喜欢的地方,就把自行车丢在一边。对于内陆的人来说。有海,就满是惊喜,走走停停,所到之处皆为风景。这里的海,与泉州不同。目光之处不是一望无际无遮无挡。或是破旧的木船,或是露出海面的礁石,或是远处隐约可见说不出名字的小岛。有点缀,不单调,不会因为茫茫一片心里有些慌乱和倦意。
厦大,白天和夜晚都去了一次。本以为混在人群里,能冒充一下厦大的学子。不过刚进去,处处惊叹的新鲜感很快就露了陷。游人与学生,身份的不同,会带来视角的差异。平时少有关照的图书馆,也会独有魅力。就连每个大学里都有的食堂,也觉得值得拍上一张留作纪念。芙蓉隧道里,黑夜与白天大同小异,只进不出,不走回头路。每一副任性的涂鸦,都是青春岁月里自由的泼墨挥洒。至于鼓浪屿,我想说与其作为景点,倒不如作为一个奔波忙碌后的驿站和栖息地。城市喧嚣下,人们总是寻求一个世外桃源,等到找到了,往来的人络绎不绝,桃源又成另一个喧嚣之地。好在不是旅游旺季,这里的人还不至于摩肩接踵。这座只能步行的小岛。如果抱着游览风景名胜的态度,也许会有些失望。如果是抱着回家,或者访友的心情登岛,倒是能够怡然自乐。一海之隔,繁华与安宁,一座城市两种生活。
旅行除了风景自然还有人情。在泉州的青旅里遇见一位义工姑娘。干脆的辞职旅行大半年,爱逛博物馆和菜市场,准备在这一趟之后,回归正轨,继续工作。我想她应该很会享受生活,爱古朴纯碎大于雕琢粉饰,喜欢风俗人情甚至大于风景。会放任自流,也会脚踏实地。崇尚潇洒不羁,也微笑回归现实。
滴滴师傅会热情的向我们介绍哪里好玩,哪里的美食最正宗。在异乡为客,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尽地主之谊。
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会拍出好看的照片,也会吐槽我拍照技术会找不到女朋友。会贴心的为不能吃海鲜的我点菜。一起穿着拖鞋在鼓浪屿上赚回头率。坐在奶茶店里,谈论着爱情,工作,未来的规划。我想多年以后可能想不起在哪个名胜古迹下拍过怎样独一无二的照片,却还能想起那个春雨初霁的下午,我们在奶茶店里,短暂的安静会被立马的喧腾盖过。大家都不是不学无术,也不再少不更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吧。
当然旅行也有些遗憾,比如没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不过正因为有遗憾所以还想再次与一城一岛叙叙旧。愿喜欢的城市,能与至亲至爱再次光临。
回来的路上遇见出去找工作的学姐,像是一种暗示,插曲过后又回归主旋律。游人五天,学生身份则要长的多。继续各自忙碌,或捧书细读,或伏安写作。城池的草木春雨,倾泄笔端,存于记忆。虽然隔了一千公里,那里的阴晴冷暖影响不到我,却有时在看天气时,会刻意留心,我这里起风了,海边会冷吗?我这里下雨了,岛上会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