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魂》自序
一本十几万字的小说,足足花了八年才完成,这样的作者,无疑算得上是龟速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了却了一桩心愿,挂怀已久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从小喜欢读书,参加工作之后,依然保持着每年不少于50本书的阅读量。但在所有看过的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金庸先生的小说,我曾经写过一篇《少年寻侠记》的小文章,里面有一段足以说明金庸小说对我的影响:
从此凡金庸作品,或借或买,必欲观之而后快。读罢《射雕英雄传》,傻小子郭靖的影子便几日里挥之不去;欣赏《神雕侠侣》,那风流倜傥、偏激孤傲的杨过便跃然纸上;得观《笑傲江湖》,梦中便与那畅情适意、洒脱不羁的令狐冲把酒言欢;待见《天龙八部》,忘不了的自是那英雄盖世、豪气干云的萧峰……孤灯寒窗,展卷神游,如与挚友推心置腹,不亦快哉!
可以说,我是个金庸的死忠粉,粉到甚至让朋友帮忙刻了方闲章,印文为“金庸门下走狗”。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濡染久了,我也产生了写武侠小说的念头。但是,金庸先生已经将武侠小说写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登峰造极的高度,作为后来者几乎是无路可走。为了求新求变,古龙先生曾将西方侦探小说中的探案、推理等手法运用到武侠小说中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在我看来,武侠小说不仅可以写古代,也可以写现代,除了行侠仗义、比武打斗这些固定的模式外,还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与社会的矛盾这两个永恒的主题。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诸般感情元素,千百年来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侠义情怀、尚武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生生不息。本书写的就是一个身怀绝技、有侠义之风的青年人韩羽,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现代社会里发生的传奇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可以称之为“都市武侠”。
如果说金庸小说的影响是我创作本书的内在原始动力,那么《逝去的武林》一书则是促使我创作本书的外在诱因。2007年看过《逝去的武林》一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心都无法平静,当时在想,如果在现代社会,有一位隐世已久的武林高人,无意中收了一个年轻弟子,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于是,书中的唐云真老人这样一位寂寞高手在我脑海中悄然成型。2008年,我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写这部小说,半年的时间写了七八万字,随后生活中发生了重大变故,小说只好放了下来,这一放就是七年之久。期间,每每想到这部未完成的小说,就觉得耿耿于怀。好不容易等到2016年,终于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继续这项未完成的事业,于是在忙完日常琐事后,挤出每晚睡觉前的一小时功夫,写上五六百字,终于将这部小说写完。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更何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纵有声色犬马,不过一时之快,而只有读书是世间难得能给人带来持久快乐的事情。感谢金庸小说给我带来的持久快乐,也感谢李仲轩先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逝去的武林,最后也希望我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点小小的快乐!
我想,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读者,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侠义之气,这也是当前这个社会所匮乏的一种正能量。尽管人生会遇到很多无奈,环境也许会变得很坏,但是我一直坚信:这个时代,依然有侠士(有侠义之心的人)的存在,当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的!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