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好啊,我是予默。
有一次看松浦弥太郎的《去生活》,里面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他的一个朋友问:“你有数过一天当中你说了多少次谢谢吗?”
只是这样一个问题,让松浦弥太郎对他那位朋友很敬重。
作为读者的我也不禁为他朋友的细致入微感到钦佩。
不过我认为说谢谢的次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是否有保持感恩的习惯。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过得更幸福满足,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快乐。
比如发现一朵云长得很像一只奔跑的猎犬;刚到自己过马路,路灯就变绿了;一个陌生人投来善意的微笑等等。
这么多年,我才逐渐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好比“保持感恩”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正因为它过于简单平淡而被忽视了。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不寻常的讯息,获得别具一格的优越感。因此更不会在意这些简单的方法和道理。
可在我看来,终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回归简单,发现简单生活和思想的魅力,如同乔布斯对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一样。
保持感恩,就是回归简单生活的开始。
02
然而,怎样养成感恩的习惯?
建议可以写感恩日记。
最初我接触感恩日记,是2013年看了朗达·拜恩的《魔法》,书中介绍的所谓魔法便是感恩。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着手写感恩日记,这些年断断续续的进行。
如今回头看以前,我状态最好的日子就是在生活中践行感恩,而状态低迷时是中断感恩的那段日子。
有了这样的经验,我才雷打不动的写感恩日记,每日也不多写,至少三条,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某样物品。
这样坚持做下来的结果是,我感到自己拥有的已经很多,欲望不再困扰我,我的生活更加简单和快乐了。
我也发现,只要带着一颗愿意了解的心关注和留心生活,值得感恩的人事物有很多。
想起有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都睡了,那时应该是晚上十点多。我在迷迷糊糊之间听到门外走廊一个响亮的声音“你好,美团外卖。”
当时想外卖员真不容易,这么晚了还骑车迎着风雨走街串巷。为了赶时间,我也经常看到他们放弃等电梯,直奔楼梯口。
因为愿意了解他们的不容易,我也愿意感谢他们的付出。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他们该做的,他们也有应得的报酬。
我不这样认为。他们这份工作做与不做,做得如何是在于他们。但我是否有留意和感恩,那是我修炼心灵的机会,在于自己。
而且将心比心,如果有人把我的付出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我也会不舒服。
因此,丢掉那些我们认为的理所应当,去了解其背后的付出和不容易,可以帮助我们练习感恩。
03
有了这样的心态,每天写感恩日记就简单了。感恩的习惯也会自然而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写感恩日记,愿这四点建议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1)写的时间
我们一天当中都该有段时间-安静而不被打扰,或许是晨起后、入睡前、午后....,这段时间正好适合写感恩日记。
2)写的句式
刚开始可以以“我要由衷地感谢某人、某事、某物”这样的句式写,如果你愿意多写一些,可以再继续写感谢他们的原因。
3)没写的替代方法
不方便写感恩日记时,可以睡前补上,也就是在心里感谢某人某事某物,然后再睡。
4)一颗愿意了解的心
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心态,非常值得练习。
《乔达摩传》里佛陀说“了解和爱心原是一体,没有了解就没有爱心。”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自己“愿意了解”的心,不只看到事物表面,而要去了解表面背后隐藏的礼物。
比如,有时一天下来你会觉得“糟糕透了,哪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人事物?”
表面来看是这样,但真正静下心来,或许你会发现:
即使糟糕的日子,你的身体一如既往为你工作,你能有住的地方为你遮风挡雨。
当你愿意了解一切人事物背后的不易,也许你会在切菜时,感谢眼前一颗土豆的付出。
因为你看到的不止是表面,也会看到表面的背后-它是如何从一颗小小的种子一点点长大并到你手里的,它的付出给你的身体提供营养。
也许你会在感到快乐时,感谢父母生养了你。
因为你看到的不止表面的快乐,还看到了快乐的背后,是生命的馈赠。
……
如此修习自己的内心,深切的了解一切,会让我们更有爱心。而有了爱,就会有接受、包容和感恩。
这就是我写感恩日记的一点心得分享。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四点,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觉察和思考。
对这一点,我做得也并不好,倘若给自己打分,现在还没及格。但只要相较以往,自己有所进步,那就是安心满足的。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在生活中不断修习。这个习惯,永远值得养成。
以上,祝好。
作者:予默,90后全职妈妈,想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