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以诗闻名,号称诗仙。
但写诗对于他的人生实在只是副业,他的主业是纵横家和侠客,李白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半是帝王师,半是侠客。
而任性、非主流和低情商是他的三个人格标签,正是这三点成就了一个艺术家式的诗人,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温柔敦厚的诗人。
为什么任性呢?天性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也有两个后天因素:第一,因为太有钱,所以任性;第二,因为成长环境远离儒家文化圈。
总之他是不肯走寻常路的。
李白的祖上都在西域经商,到他父亲这一辈儿才迁回汉地定居四川,他家里用现在的话说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富商,李白生来就是富二代,“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和底气并不是人人都能培养出来的。
再说他的成长环境远离儒家文化,从小接触的都是非主流文化,川蜀之地崇尚那是豪侠仗义。
这一点看看他的老师和偶像你对他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李白的偶像是姜太公关注和鲁仲连。前两位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是钓鱼的老头,一个是奴隶,都被君王郑重其事的请出来委以重任。而鲁仲连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纵横家,围魏救赵的故事中,说动魏国派兵去救赵国的人就是他,而事后魏国要重金谢他,然而他却分文不收,说收了礼我就跟商人没什么区别了,一派侠客的作风。
李白成长的巴蜀文化就有任侠仗义的传统,李白最佩服的就是这位既是大侠,又是纵横术大师的鲁仲连,写诗常常提他。
另外,就是李白的老师对他的影响。在李白的少年时代,巴蜀有一位奇人赵蕤(ruí)隐居大匡山,埋头研究经济纵横之学,还留下一部奇书,叫做《长短经》。
李白投在赵蕤门下,学了一年多,那些纵横捭阖的韬略一定让他心荡神驰。就这样,在李白整个的人格定型期,几大影响力全都是当时的非主流。这样的孩子,以后混社会一定不容易。
李白一直到死,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纵横家,只要明主给他机会,他就能折冲于尊俎之上,却敌于谈笑之间
所以他的理想根本不是什么求取功名和钱财,而是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怎么样?这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