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恐惧前行》
1.时常去反省自己
我们活着就很容易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评判周围的人和事情,往往会出现双标情况。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自省,自省代表我们去观察并且思考自己的语言、行为的不恰当之处,目的是之后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能够取悦自己,随之而来的是,会让我们身边的人感觉到更加舒服。
实际上,真实的自己却很难做到自省,更何况是时常的自省。正如在书中作者经过研究归纳的7种恐惧原型人群:拖延、循规蹈矩、讨好、被排斥、自我怀疑、爱找借口和悲观主义者。假如以上人群在生活中处理事情后能够思考自己的感受、处理事情的过程、事情的结局及他人的反应等等,那必然会发现自身性格的不足,这是认识问题,也是改变的第一步,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变化,出现变化的过程中,只有更好的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去应对生活的种种。因此,通过自省,发现问题所在,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去改变,会活得更舒服一些。
2.不要有受害者思维
以上7种恐惧原型,甚至是每个人我想都在生活中会多少出现过受害者思维,会想如果不是他,那自己会生活得更好,自己不会遇到这样的麻烦事情,将自己所经历的不如意的责任加之于他人身上。
可是,如果我们严肃得思考一下,不论是否是他人善意提出抑或是他人强迫我们自己参与到自己认为的那件不如意的事情中,最终决定参与进去的,具备决定权的人都是自己。所以,这只是因果的循环而已。与其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他人有怨恨等消极的情绪,倒不如,能够换一种思维,接受自己也是现阶段结果的责任人之一,主动去承担现在的结果,用积极的态度帮助我们继续往前走。
3.坚持下去
很多人失败只是因为没有坚持下去,即便我们坚持下去没有取得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但是,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在,难道我们在坚持过程中,不是一个充满勇气、很酷的自己吗?
我们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或想要放弃时,偶尔我们也给自己想出一个能够接受的借口去安慰自己。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借口终究都是借口。当我们知道自己活着,并确定自己会选择活着的时候,选择摒弃借口的伪装,那时候才是能够成为光、散发光的时刻吧!
人生很短暂,无论和任何人相处,实际上都是将与自己相处的样子投射到他人身上。反省自己,戒掉受害者思维并选择自我支持、坚持走下去,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的同时,也会收获到更好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