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笺来学转难,
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
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
我们先来看看其句意。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先讲认真地做学问,要学得有根,学到真谛,是很不容易的。人们只要谈论学问,几乎谁都会夸说孔门的曾参和颜回怎样怎样——但是否真的知道曾参和颜回这两位的学说、学问的本事和根底呢——,嘿嘿,那就天晓得。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意谓,但是哪里知道,去掉皮毛等表面枝节的东西之后的本意真谛,人们往往无法以口耳相传使其得以流传。言下之意,要亲近、沉浸原作原典,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研读,才庶几不失于学习研究的本真。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诗人用问禅求仙来比方研究学问。前句句意为参禅一定要亲自参悟,得到禅理之奥妙方可;后句求仙一定要亲自炼丹,炼到金丹出现才可罢手。
这里,最关键的词是“自参”和“亲炼”。没有亲身体验,没有亲自实践,所求之仙,大概率是“半仙”,所参之禅,大多数是“野狐禅”。
“自参”和“亲炼”除了所表达的亲力亲为、亲自实践的意味外,还表示,这种努力不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而是咬定青山,持之以恒,必定要坚持到最后胜利,方可罢休。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字面意思是,在卖花人所挑的担子上,去欣赏桃李之美、之艳丽、之新鲜活泼的精神,绝不是好的路径,也是不能真正欣赏到位;提到这句话,诗人就想起来魏了翁(鹤山)说过的话。
那么,魏了翁说了什么呢?
他在《答周监酒》中说:“见得向来多看先儒解说,不如一一从圣经看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番,终是见得不真;又非一一精体实践,则徒为谈辩文乘之资耳。来书乃谓只须祖述朱文公诸书。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魏了翁所说的“卖花担上”根本无法看到桃李,“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这正是这位睿智的老翁,在800多年前所倡导的求实务真、求真探索的精神的精彩写照。
古人云,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讲什么志呢?它讲的是研究学问必须重视亲身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真知的道理。
这讲得多好啊!
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行当的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学有所成的人,都应该拿这个镜子照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