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育儿讲座,里面提到了一个词叫做“地板时间”,即让孩子主导的时间,可以跟孩子谈心,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等。
康康妈在群里说,开展地板时间之后,才知道幼儿园里好多事,康康常常被一个小朋友打,从没跟自己说过。康妈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好朋友打你,要让对方跟自己道歉,不要还手也不要告诉老师。
看到这个,我挺佩服康妈的宽容,好朋友打你不要还手。但是,这样教育真的对孩子好吗?
之前,我们结伴出游,在玩耍中,康康朝一个家长扔饼干,家长跟他讲了他还是要扔。虽然,大人不会跟孩子计较,但是,是不是康康会觉得,自己欺侮大人,大人不应该打他,正如同,好朋友打他,他不还手一样。
又或者,康康被别的小朋友打了,无法还手,心理觉得委屈又无处说,而通过欺侮大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其中之一是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同样让你受到伤害。在康康的做法中,是否可以理解为,自己受了欺负,也想去欺负别人。也就是说,对好朋友不还手,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孩子内心的问题。
如何对待孩子被打?我们群里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有人打你,那就打回去,如果对方太强大,那就逃,再去告诉老师。
2
以前,我们家可可也是被打了也不会还手,但现在他就不这么做了。
在他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有一次跟别班小朋友一起玩,被一个女孩子拿木棒砸了头,头皮上都砸出血来了。
看到孩子头上的血迹,我们心里很难受,但那时候我们也没想着教孩子怎么办,只想着让幼儿园减少危险物品,以防防止类似事件。
当可可小姨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告诉可可,以后别人打你,你要打回去啊。而孩子似乎就真的把这点记住了。
有一次,爷爷带可可坐公交车,坐在可可后面的男孩子老是用手去戳他。爷爷也不作声,看孩子什么反应。过了几分钟,可可突然站了起来,转过身猛地推了那孩子一下,把对方吓哭了。
还有一次,我们参加了一个户外活动,他跟好朋友小安赛跑,我们在后面跟着。突然,可可摔倒了,爬起来后就追着小安打。我们赶紧跑上去,可可哭着说,刚才小安故意伸出脚来把他绊倒了,他一定要打回来。
在孩子要为自己打回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呵斥他也没有阻止他。在此期间,小安妈妈也表示,虽然是朋友,但遇到这种事情,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比较好。我们只需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就好了。
果然,2个孩子打了一会儿,接着不理对方,再过了一会儿就忘了不愉快了。
教育心理学家田宏杰说,一定要从小就清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你坚强的后盾,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时间告诉爸妈,不管你做得对不对,我们都会帮你一起找办法做得更好。如果你被欺负,我们一定会帮你找办法解决。”
3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会不确定是不是要把事情告诉家长。
在学校里受了批评,要不要告诉家长,告诉家长会不会再被批评一次,还是会被嘲笑让自己难堪,家长会不会帮自己?有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不告诉家长。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是可以看出来孩子今天回家之后心情如何的。我们可以运用启发式询问,尽量让孩子多说,发现端倪。
譬如,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有没有开心或难过的事情,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回答是或者不是,能够让孩子更真实描述当时的情景。
在孩子跟我们讲了事情之后,我们要表达理解,帮助他找到解决办法。给孩子一个正向反馈,让孩子相信,把事情告诉妈妈是有帮助的。
今天,孩子跟我说,不喜欢跟他一起踢球的小豪,说他总是打他,当然,他也会打回来,但小豪实在太调皮了,还从地上拔出小树苗,扔向大伙儿,大家都害怕逃走了。孩子还说,希望不要跟他同一个足球班了。对此,我跟孩子说,我也不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我会先跟教练沟通一下,实在不行再调整。
晚上,跟教练说了一下,教练也表示,小豪是有点调皮,下节课自己会注意一下。
这个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霸道的人,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处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告诉孩子,大人帮他一起解决,会比你一个人面对更有效。
希望每个家长都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每个家长都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一起面对欺凌,一起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