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年,又重新捧起了中国的天书,一日三页,尝试重读。年轻时不知深浅,昼读夜想,九牛二虎,一头雾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重读国学中经典中的经典,能否摸清《易》之理、象、数?
孔子当年整理《周易》时说了句让人难懂的话:“玩索而有得。”现在想来,真是极妙。读《易》钻不得牛角尖,俺也刚好是读着玩,易之为简,能做到简方有读《易》的开端。愿在玩中摸索。
传统经典,在国人心中有一种道不清的气场。气场是个有意思的概念,它可以围着人,却不一定决定你。人有时受之限约,却不是总为之左右。《易》是中国人精神气场。
五十岁也是国人一个有意思的岁月节点。圣人说知天命,可能知者又有几人?历史上的大咖们在五十岁时,都有许多感悟。
曹操在这个年纪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长叹:“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
九陌红尘中的平头百姓没这么文艺,日子实在有时却乏味。穷经皓首,黄纸青灯地研史,决不是多数人所愿,可戏说一下历史,歪批一下经典,想必弄出点什么事也溅不了一身血。
江山更迭美人依旧壮士难酬英雄到底落寞将相小施情仇风花雪夜离情闺怨……一切或尽为《易》所网罗。谁不想捧《易》坐壁上观,怡情悦心惆怅思古发幽绪吐情丝,释放压抑,可一切的一切,或偏不遂人意。
俺也幻想这样的为文能水银泻地般畅快淋漓。但这里得对您说:这个读《易》系列多是些奇技淫巧——段子、消遣、娱乐诸如此类都掺杂其中。
戏说经典难免犯贱。但如何犯贱还真是一种技巧。手生啊!